分享

吟诗据典话庆阳“八景” 文/刘文戈

 晓峰书阁 2017-12-24

“秀溪奇峰,昭化育生成之妙;故国遗墟,卜世代隆替之由。均以景名,非徒资游赏,备观览已也。”明、清时,各地都汇集有地方性的“十景”“八景”,庆阳毫无例外,且时间较早,于明洪武初即有。明代庆阳府为“十景”,清代因之(见明嘉靖《庆阳府志》及清乾隆《庆阳府志》),即“周祖遗陵”“孔圣新宫”“狄公古庙”(在宁州)“范公旧宅”“鹅池春水”“龙湫夜月”(在正宁县)“庆台晴雪”“彭原晚照”(在西峰)“城南晓市”“普照昏钟”。清末民国初,安化县即后来的庆阳县有“八景”,即“周祖遗陵”“公刘古庙”(在西峰)“文笔对峙”“太和仙境”“鹅池春水”“灵岩滴翠”“彭原晚照”(在西峰)“普照昏钟”。现将县境内仍存的府、县景致整合为“八景”,记录如下:

一、周祖遗陵

周祖陵周祖陵

在县城东山之颠,周圣祖不窋旧冢也。明诗人李梦阳云:“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坆。”高阜平衍,远眺俯览,山川城市,豁然在目。每当登陵望远,层恋叠嶂,莽塬蜿蜒;俯视鸟瞰,绿水环城,广厦万间。直使游者怀古思幽,遣怀寄兴,宣湮心迹,留连忘返,故府、县以此为众景之首。

明初庆阳府通判四明吴士英诗云:

帝业开基八百秋,遗陵荒草晚烟稠,

莫言征伐成王室,自是耕耘起禹畴。

泽被豳宁春雨熟,神归环庆暮云收,

行人过此应相问,黄壤千年尚属周。

清末邑贡生杨立程诗云:

旧邦遗迹剩荒陵,八百王基自此兴;

稼穑艰难勤草创,春秋祭帚少云仍;

碣余片石苔痕乱,烟霭高岗暮色凝;

忠厚流风今在否?戎原往事渺无凭。

二、鵝池春水

鹅池洞鹅池洞

县城东南隅有鹅池洞,为唐代所建。共两洞:上洞穿城而下,至城腰有一平台,似悬之鸟巢,上建临川阁、望陵亭及关帝、岳王等庙宇,足以远瞻或拜谒;下洞通达源泉,傍接东流,洞深而幽,壁嵌古碑,可流览或濯饮。时至春和景明,两川呈碧,涟漪澄彻;四山拱翠,摛锦布绣,往来游览饮濯者,殆足以为澡心浴德之具矣。池兼四时之奇,独取于春,盖取致之最上者欤。为府“十景”、县“八景”之一。

吴士英诗云:

雨过南城杨柳阴,芳池流水碧沉沈,

古人已去鹅群远,泉脉相通龙窟深。

苔护铁窗青窕窈,凉生石涧气萧森,

濯缨还许来危坐,独对春风试一呤。

清末邑举人钱旭东诗云:

鹅池西畔凤城东,一带春光似画中;

烟袅河桥杨柳绿,雨开山寺杏花红;

流莺百啭晴和日,乳燕双飞淡荡风;

胜地芳时吟咏处,几人相与赏心同?

三、庆台晴雪

庆台,原以是鹅池洞之北平台,错矣。明嘉靖《庆阳府志·景致》云为整个凤城。四山险阻,惟城堵平衍,中峙四闼,相望有若台然,故名。值冬雪霁后,红日相映,玉雕琼饰,红装素裹,盖有夺朱欺锦、傲素轻贞之风味,斯亦天下之奇哉。为府“十景”之一。

吴士英诗曰:

滕六施功赖剪裁,朝阳飞出白云堆,

璚阶玉砌千层垒,珠树琪花一夜开。

却羡仙翁披氅去,何妨狅客泛舟回,

腊前三白谁呈瑞,应听笙箫下凤台。

杨立程(以鹅池洞北平台而咏)诗云:

凭栏一望净无埃,雪满山城霁色开;

晓日岚光明祖练,西风寒气入楼台;

深斋士或吟梁坐,昨夜客应访戴来;

锡庆阁中闲眺赏,偶思白战赋高才。

四、城南晚市

原为“城南晓市”,在府治嘉会门外的南关,为商贾贸易之场。市廛稠密,互通有无。士民晨起趋市,行止声哗,喧杂四闻,退诚有各得其所之义矣,此景之所以著也。李梦阳《河上秋兴》之七云:“朝市今何在?流波去不还。高秋未归客,肠断浊泾湾。”朝市即晓市。然市毁于明嘉靖年间的“寇、水、地震”三灾,后移至东南永春门外的南关,变晓市为晚市,又有改景为“城南晚市”。为府“十景”、县“八景”之一。

吴士英《城南晓市》诗云:

山廓晴辉照市廛,市声嘈杂带朝烟,

山人若被微名缚,野客世为薄利牵。

堪叹贱商从垄断,几回春梦到春田,

西来岚气浑如画,谁赋坡翁海市篇。

杨立程《城南晚市》诗云:

芸生苦被利心萦,终日奔驰晚更争;

居肆时常怀垄断,操筹急不待鳮鸣;

有当晻霭黄昏后,犹有喧阗自话声;

试向永春楼外望,荧荧灯火满南城。

五、普照昏钟

普照寺普照寺

城内东北有普照寺,为宋太平兴国年间建,各代屡有重修,今存。五佛殿左置钟楼、悬铁钟,每晨昏叩之,以启朝夕之分。原钟毁于大炼钢铁时,今铸有铜钟,建楼以悬。兹钟鸣独有取昏钟者何?盖词林艺苑多重禅林,特以幽雅清静足以陶情逸性而已。斯时则松轩鹤梦,梵殿风清,乃了悟真空妙登上觉之候也。为府“十景”、县“八景”之一。

吴士英诗云:

古刹多年事已非,独留钟韵送斜晖,

风生碧汉鲸初吼,人静苍松鹤已归。

竹院春游情淡淡,枫桥夜阻思依依,

宦情老我边城客,几度思家咏式微。

杨立程诗云:

数声清响动遥峰,萧寺沉沉起暮钟;

逸韵似闻长乐静,禅情不取景阳浓;

梦惊尘海灯初上,音动梵王殿几重?

待到僧归鹤睡去,独留明月照孤松。

六、文笔对峙

文笔塔文笔塔

城南有山峰临水孤立,形如龙首,峰顶有东岳庙,四周松柏参天,二水潆洄;峰头宋时建一宝塔,更显危檐悬崖、高竣峭拔。峰塔一体,宛如亭亭少女玉立,隔河遥望雄伟南城门楼,遂有“文笔对峙”之美喻。峰塔在巽位,有涵养风脉、滋显儒者之功效,故庆郡人才辈出。后庙塔毁圯。今采众议,复塔其上,以彰显古郡风貌。为县“八景”之一

清庆阳府知府程万仞诗云:

和风欲放碧桃花,鸟唤游人赋心奢。

山庙回春添紫翠,石门初日起云霞。

松涛经雨连钟乳,塔影临川落照斜。

肌腊履陪重胜事,新是偏许此期瓜。

钱旭东诗云:

天外飞来第一峰,中流砥柱耸芙蓉;

春余佛殿空芳草,劫后仙坛剩古松;

鹫岭东悬红日上,凤城高处白云封;

何如大笔追燕许,拓出文人万古胸。

七、灵岩滴翠

圣水泉圣水泉

景为清涼山胜景的雅名。山在城北三十里铺村环河西岸。山上林木阴翳,鸟语花香;山麓层岩突兀,河溪环绕。擅一方之胜,故名“灵岩滴翠”,为县八景之一。古人凿石为台,台上建“保庆寺”,主祀文殊菩萨,故俗名“菩萨山”。寺前跨沟筑一石桥,桥墩内有一水泉,名曰“圣水泉”,清冽甘甜,祷雨辄灵。清光绪四年,知府李守愚头顶火药斗、跣足祈雨,暴雨突起,浇灭斗上点燃的香头。左公宗棠闻讯上奏,帝命翰林房书赐匾额曰:“飞越流香”。

邑贡生张精义诗云:

百尺楼台半巇悬,此间别是一林泉;

寒涛日夜雷声吼,杨柳树旁灌稻田。

花草檐前竞绿红,风花不与秋冬同;

山清水秀怡人意,燕侣莺朋唤树中。

八、太和仙境

桃花山桃花山

为县“八景”之一。太和山,在城北十五里处的环河东岸。峰峦耸秀,溪水潆洄,山上原广植桃树,俗名“桃花山”。登山石阶四百余级,拾级而上,如入仙境。沿山岭建无量佛祖(即玄天大帝)等庙殿二十余座。楼阁参差,诸神罗列;树木丛翳,桃花艳红。山麓又有祖师二宫、文昌等庙及戏楼,为过会场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庙会。是日,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盛况宏大,热闹非凡。名为拜神祈福,实藉以游览观景。

邑贡生张精义诗云:

上得太和别有天,尘缘顿息欲为仙。

参差楼阁烟霞里,相对禅堂不记年。

凭高一览海天空,石磴入幽曲径通;

遥指人家稼穑处,环河流域分西东。

另有“范公旧宅”一景,已毁,但准备恢复,现备览如下:

原景在府治东,即今之小南街北面,为范公知庆州时家眷或本人住所,其二子范纯仁、四子范纯粹知庆州时,亦住于斯。后之代公而司政者,或匾其堂曰“景范”(“景”与“敬”通),或名其治曰“二范旧治”,又曰“遗爱堂”,曰“一范堂”,皆所以仰鸿猷而思懿范者也。矧登兹堂求所以无愧兹名,则兹宅于前有光矣,岂徒以便游赏已哉。君子取此以名景,得无意乎?

吴士英诗云:

宋室南迁将业殚,独留空宅后人看,

义尊中国精灵在,气逼西戎心胆寒。

世变故山烟漠漠,夜深旧垒月团团,

人生今古能如此,景慕如何发浩叹。

刘文戈根据原著《庆阳历史文化丛书·陇原金凤·吟诗据典言“八景”》,参照明嘉靖《庆阳府志》、民国二十年《庆阳县志》改写。

新浪微博@在庆阳  庆阳市法学会理事,庆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宁县义渠国历史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13全国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季度飞跃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