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听涛小主 2017-12-24

相信很多军迷都看过196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黄金三镖客》,这部电影的时代设定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其中自然有大量还原历史的老旧装备出现。而最让人感到惊奇的便是一种炮膛明显呈六角蜂窝形状的怪异火炮,这几乎颠覆了我们对19世纪老式滑膛火炮的认识,那么这样的设计从何而来?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火炮基本都为发射实心重弹的滑膛火炮,炮弹在出膛之后很难不受空气阻力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保持远距离的弹道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的惠特沃斯爵士于1853年率先提出“多边形膛线原理”,即利用在弹膛内部的机械切削而实现弹头在发射之后的自我旋转,受制于当时的工业加工能力,这样的设计最早只能是六边形。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但即使是这样的保守设计,仍然被英军于1856年拒绝并且只能在步枪上率先实践,于是大名鼎鼎的“惠特沃斯步枪”横空出世,并且率先装备南北战争中的南军部队。此枪因在1964年5月9日的里士满前线的910m开外一举击毙北军的约翰·塞奇威克将军而一战成名,成为史上第一坤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在步枪上的巨大成功自然推进了这一技术在火炮上的应用,多种使用多边膛线的前膛和后膛火炮开始出现并迅速投入当时的南北战争。“70磅惠特沃斯海军炮”在此时应运而生,这款火炮当时的口径为140mm(5.5英寸),极限射程却已经超过了2.7km,而该炮的首次实战就是南北战争期间南军炮轰北军控制的萨姆特要塞(1863.1)。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作为滑膛炮到线膛炮的重要过渡产物,这种六角火炮还曾在洋务运动期间被清政府买进并装备厦门胡里山炮台。而清政府买进的产品属于惠特沃斯爵士在70磅海军炮的基础上继续改进的产物,口径增大至160mm,理论射程超过了2743m,并且可在730m距离上击穿127mm的装甲,而它使用的弹头也是专门制造的维斯沃斯弹头。目前该炮的1:1仿制品仍然陈列在胡里山炮台博物馆,作为火炮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供游人参观欣赏。

这款老炮的炮弹和炮膛为何呈六角蜂窝形状?这样的设计还用了6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