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盛极必衰,当一个人掏心掏肺把能够的最好都给了以后,再想给出更好的,抱歉,无能为力了。 一、因为习惯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每次呼吸空气要收费”,你会怎么想? 你肯定要大骂这个人“傻逼”,我天天呼吸空气凭什么收钱?(别说空气这个例子不靠谱,土地不也收费了?)那么父母的照顾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东西成习惯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底线”。 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朋友的底线是 “不害我,就能当朋友”;父母的底线是:“全心全意的对我好”。一旦做不到那就会逐渐减分,积累负面情绪。本来对你好是施恩,当你习惯了以后就变成了还债,因为少给了就变成还债了。 还有我发现一个问题,古代人崇尚“孝”,不孝是一中罪名,在唐代甚至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孙不但不设法包庇隐匿,反而揭发检举,便被视为不孝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到了现代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天天嚷着“为什么当父母不用持证上岗”,却不考虑孩子的引导。 当社会上一面倒的宣传家长对孩子好是应该的义务,再宣传一些家长的负面新闻,你觉得处于叛逆期没有形成足够社会认知的孩子会被怎么引导?出现这种情况很奇怪么?看看这几年的医患关系吧,这才是真正莫名其妙的东西。 二、因为利益这还是一个观念性的问题,所有人包括父母和孩子本身,都认为父母的利益以后都是给孩子的,当孩子产生“你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可能会减分,因为你的支出都是在花他的钱。 而子女什么时候最孝顺呢?父母病危的时候。因为遗产要出来了,这几年懒虫儿看过的争遗产打架、吵架、断绝关系的例子太多了。甭管平时是吵架还是和睦,牵扯到利益了,就都孝顺了。 总结:想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是自由。父母自由、孩子自由、财政自由、生活自由。大家清清爽爽,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搞不懂了再找爹妈,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不是一个概念。其实亲人之间不用那么多弯弯绕绕,但是有一个更合适的相处模式,会让彼此的生活更美好。(爱情不算,婚姻靠爱情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技巧运营才能生活下去,这个会下次文字更新的时候说,会根据大家的反馈决定我的更新速度) 累赘的话不爱说,想用最简单话分析事情的本因,觉得我的内容有些意思,欢迎点击关注,懒虫儿内容长期更新,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留言、私信给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