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用危机中的中国

 刘政人性本恶 2017-12-25

 

(载《长沙晚报》2013年11月15日)

 

纪红建

  

   就在当下信用已经上升为社会对合格成员要求的必备条件背景下,我读到了拥有律师和作家双重身份的胡勇平先生的“非虚构”文集,或者说自由手稿——《信用战争》。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不仅是当今法律界、文学界,更是当今社会普遍迫切需要的书。这似乎只是一本结构随意、内容庞杂的自由手稿,但读完全书,我想说的是,作者不仅呈现了一位职业律师的工作常态、独立思考与弥足珍贵的担当精神与勇气,同时也呈现了当下中国不断恶化的社会信用环境,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首先来自于胡勇平“介入”与“参与”现实的姿态,来自于他敢于直击当下中国可怕的信用危机,更来自于他描述的十足的真实,以及饱含人文主义精神的忧虑与思考。

  这部作品,虽然作者自命为自由手稿,写作的难度实则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散文或是纪实文学的创作。它不仅要求作者有深厚而又生动的文学表达,还要求作者具有专业的敏锐的丰富的辨析思维能力。胡勇平以一个职业律师的正义与担当,以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执著,深入庞杂的现实生活,甚至矛盾和纠结之中,用脚丈量中国,用眼睛观察现实,用心灵感受大地,并用思维对自己20年的从业经历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深思、辨析与反省。他将散落在他从业生涯的各个时间段的案例和故事串了起来,精彩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紧扣“信用”这个核心,让读者始终感到信用对于当下中国和人们生活构成的紧迫感。这不仅需要花大量的工夫,更需要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亦或是个人,他们都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裁决,都会面临信用的考量。

  胡勇平以斗士般的笔触,让读者看到了信用缺失下的中国图景,而这样的图景,在当今中国是何等的广泛而普及。事实上,胡勇平笔下每况愈下的信用危机环境,正是当代中国的缩影,它所映射的,也正是中国数以亿计的人民共同的命运:无论是谁,都将面临信用考量,信用危机的最终结果,必将是社会的不公正,必将让某些人为此付出惨痛甚至生命的代价。胡勇平的叙述也在警示着强势群体,不要以为自己身处高位、手握重权,就可以规避信用危机带来的侵袭。他的叙述让我们察觉到了这一逻辑的背反,并不得不思索:当权贵的子孙后代不再身处高位、手握重权时,他们是不是同样会面临因为信用缺失而带来的不公呢?

  胡勇平用“战争”来形容当下中国紧迫的信用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他对自己从业20年来的深刻反思后得出的结论。他敞开心扉,坦坦荡荡地,对当下社会信用怪象进行探析甚至批判,呈现着法律的考量和温和的人文主义精神。他把目光投向社会中或个人或企业或政府,去发现、叙述他们命运的异同,去解开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或者被现代性宏大话语有意或无意掩盖了的真相,并由此去思考、寻找、解决当下中国信用危机的前路。而事实上,当下信用危机,不仅仅只是对某个人、某些人的考量,而是对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考量。

  面对危机,在忧虑和思考之外,胡勇平依然表达着一份谨慎的乐观:“我曾这样努力地想,律师的明天一定是有序世界的明天,就像向日葵欣欣向荣,永远追随光明。”其实,他所表达的心声又岂止身为律师的自己,又何尝不是我们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