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老家,被亲戚朋友追着问 『在北京工作累不累啊』的时候 我都会无奈地笑一下,很想回答他们: 在北京最累的不是工作 而是上!下!班! 为什么这么说? 众所周知,在北京工作生活 通勤成本高是普遍的感受 拿我来说,公司坐标四惠东 家住昌平线生命科学园 直线距离40公里 早晚上下班高峰开车能堵死 公交车压根别想 就算坐地铁也至少需要2小时 那还得是不排队、不拥堵的最理想的情况 而通常这种最理想的情况 是基本不存在的 曾有一句著名的鸡汤这样说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 一定没有体会过早晚高峰的北京地铁 不然他会明白 路上不一定是美丽的风景 还有可能是拥挤的人潮 以及众多因为忙不停歇而疲惫不堪的身躯 北京地铁早高峰拥挤的人群 日均5小时在地铁上赶路 是我的工作日日常 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出门 有时候花了两个半小时挤地铁上班 然而重点是,最后竟然还是迟到了…… 有句话是那么说的: 上车10分钟,进站1小时 “要么是在上班” “要么是在上下班的路上” 每日一行即修行 佛系赶路大概就是在下了 在地铁上度过的这1/4的人生里 我先后体会过三、四种不同的换乘线路 也赶上过一两次北京“开会”和“外事活动”的大潮 几个月后,我的抗压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可见,想要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生存环境是多么重要 当然,不光是心理 身体素质也在日渐强 如今,在蹬自行车、竞走等体育项目上 我的能力大概可以比一般人强出2倍 面对国家大事 如今我也十分支持和配合 具体表现为“北京一开会,我就迟到” 所以逐渐地,我开始喜欢关注北京事件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需要注意了! 或者准备提前几个小时出门 或者选择去别的朋友家借宿 自从加入了北京早晚高峰的地铁大军 感觉自己的人生都更完整了一些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能历经苦难,磨炼意志和精神 还能尝遍人生百态 在我有限的上班路上 已经经历了数次无限精彩的地铁人生 选几个印象深刻的情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还是我通勤5小时的人生刚开始不久的时候 某天早上到了西二旗换乘 一瞬间的人头攒动 我就只能看见前方乌泱泱的人群 于是突然间就产生了一种: “我是谁?我在哪?我是要去上班吗? 这是春运提前了吧? 还是我参与了人类大迁徙活动? 现在还能打到车吗?打到车会不堵吗? 算了,既然快迟到了,我就省点钱 别坐了,听天由命吧……”的感觉 在还没有摸清挤乘地铁的门路那段时间 每天我都是被别人挤上车的 整个人在车厢里仿佛蜷缩成一团 身体极度扭曲 恨不得一只脚垫在另一只脚上 有次在被挤得已经内心崩溃的时候 看外面一大爷还在往车里挤呢 一次失败后大爷退了回去 第二次他竟然来了个助跑 助跑……你懂吗? 我猜当时大爷的内心os可能是: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没过多久 我终于也成长为“靠自己挤上地铁”的人 而且还找到了正确的乘坐姿势: 尽量背对车门 双肩包置于胸前 提前把手机从口袋拿出 上车先紧抓住一个扶手 双腿叉开角度保持平衡 有人挤时双手支撑,背部发力,双脚站稳 抵御人流冲击,为自己保留空间
在地铁高峰时段里 除了能够感受到几乎360°无死角的 人与人紧紧相偎相依的温暖之外 还能够享受到立体环绕式影音服务 时下流行歌曲、火爆手游、热门剧集一应俱全 剧集囊括内陆、港台、日韩英美,种类繁多 时不时穿插进嘹亮的歌声 “叫地主!” 我就知道旁边的哥们叫了地主 “抢地主!” 我就知道他抢了地主 …… 欢乐无限的同时 我对哪个牌子的耳机功能更好 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以为离公司近点就没事了吗? too young too simple 有个周末我去了传媒大学附近的同学家 想着周一离公司近了上班该容易 可我忘了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八通线! 是人人提到都会用惊讶语气感叹的 “我听说那边的传媒大学站.....” 简单评价下那一次的上班体验: 怎么说呢 只要你站在门口 进不进的去就已经不是你能做主的了 如果你进了地铁 那出不出的来就看各自本事了! ![]() 通勤5小时有时真的很无奈 甚至朋友也总调侃我 每天能按时上班都算得上“感动中国” 但相比起那些住在燕郊、 或是睡在天津的北京上班族们 其实,我已经算是“近”的了 当你乐观开放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时 你会发现,你不是孤单一个人 至少,当你在挤地铁的时候 还有一大帮人在陪着你! 比如…… 听说过快上楼梯了被挤回车厢里去的 在国贸换乘,双肩包里的电脑屏幕被挤碎了的 包子上来了,人没上来的…… 或许每一个五环外的上班族 都已经习惯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 但你的艰辛我最懂 因为我就是你们当中的一员 每一天,地铁还在不断运行 上班的我们也还在路上奔波前进 希望所有疲惫挣扎的梦想和每一个想要的明天 都能顺利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