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500多年“消防员”:被八国联军乱刮乱画,游客丢硬币许愿

 关福 2017-12-25

很少人会注意到故宫宫殿前会放着两口大缸,如果没有仔细关注,会觉得这些大缸可能是用来陪衬皇宫。但事实上这些精美的大缸对皇宫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宫现有大小铁、铜、鎏金缸308口,大缸腹大中收,可贮藏大量的水。

这些大缸分别来自明清两个朝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弘治年间,最老的大缸都有了五百多年历史。判断大缸是来自哪个时代,可从大缸两耳判断。明朝时期的大缸双耳是没有兽环,而清朝则添加了威武的兽面环。

原来古时每日一早,内务府就会命令太监,把整座紫禁城的大缸灌满水。而在那个时代太监们只能从井中汲水,再用肩膀挑着水,一口一口的把大缸灌满。到了10月至隔年2月,太监们还要给这些大缸穿上棉袄,缸口上加好盖子,要是遇到气温太低结冰,太监们还得给它烧火加温。

总之无论何时,这些大缸都要注满清水,时刻准备着任何突发火灾。如果你在宫廷剧里看到着火,灭火没看到这些大缸,那编剧肯定偷了懒。当然到了今天这些大缸已沦为故宫一道特殊风景,已不再承担着防火作用。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便会发现这些大缸的大小、颜色、分布都不相同。在一些重要的大殿,比如皇帝经常议政的乾清门、保和殿、太和殿都是大口的鎏金铜缸。

而在一些后宫,就是比较小的铁钢。从此也可以看出皇权时代,一样摆设都能够道出等级森严。

别看这些大缸不起眼,但每一口都是花费了大笔的造价。据历史记载太和殿前的鎏金铜一口造价就要1500两银子,大约是今天一口30-50万人民币的造价。但遗憾的是1990年,八国联军到来,这些精美的大缸被侵略者用刀乱刮,留下了许多肉眼可见的伤痕。

但看到这些大缸,笔者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按照大缸的形状很容易被游客当成了“许愿池”一样。果然兜兜转转几圈,便发现在一些后宫门前,就有几口大缸不知被谁丢了硬币。好在硬币不多,大缸高度也比较高,否则一见有人扔,就会造成行为效应:“你扔,我也扔”。最后,自然是希望游客能够保护这些大缸,文明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