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厘米生活志】作为摄影界的当红明星,他用彩色胶片揭露消费时代的荒谬

 米妹artcm 2017-12-25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年出生于英国萨利郡,作为马格南图片社的成员,他既是一名伟大的纪实摄影师,也是摄影记者、摄影画册收藏者。14岁时,受到作为皇家摄影协会成员的祖父的影响,马丁·帕尔也拿起了照相机,并渴望成为一名纪实摄影师。


他的影像有着强烈的私密性和讽刺性,以人类学的方式一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英格兰各社会阶层以及西方社会的富裕阶级。帕尔总是不惧戳破真相,有时还很残忍,他不断缩小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使用饱和度非常高的色彩和特写镜头,将所有细节暴露在画面中。


目前马丁·帕尔已经出版了超过40本个人画册,举办了80场个人展览、回顾展及世界巡展,代表作有<Bad Weather,1982>(坏天气),<The Last Resort,1985>(最后的度假胜地),<The Cost of Living,1989>(生活成本),<Common Sense,1999>(常识)等。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如今在不断制造的图像汪洋之中,仅有一小撮人能够用摄影真正传递思想,换来丰厚的“面包”,带来更多的启发。马丁·帕尔无疑是塔尖儿上的一位,他用极为独特的视角,揭露出消费时代的平庸与荒谬。


来自不同星球的人



马丁·帕尔(Martin Parr)曾经有句非常经典的言论,我最好的摄影作品是在我的身后,而不是面前。”从这句话中,不难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作为一名摄影师,马丁·帕尔带有着与众人皆不相同的独特视角,哪怕在摄影师的群体当中,他都被看成是极少数。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1995年,著名摄影大师布列松在看完帕尔的展览后曾这样气愤地评价:他简直完全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为什么帕尔令布列松说出如此极端的话,想必他的摄影作品一定是让布列松的摄影观当场遭遇了“地震”。如今,曾经备受争议的帕尔已是世界顶级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的上一任掌门人,在当今真可谓是最红得发紫的摄影师之一。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作为一名摄影艺术家,帕尔在Instagram上拥有着惊人的超高人气。实际上,他早已成为英国最著名的摄影大师之一,其摄影作品平均每张都能卖到上千英镑,售价相当可观起初,他以黑白摄影为主,自1984年受美国“新彩色摄影”运动影响后,转为彩色胶片并将之带入到纪实摄影当中。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马丁·帕尔《奢侈》系列


英国费登出版社(Phaidon Press)曾于2002年出版了传记《马丁·帕尔》,详细地呈现与介绍了这位载入史册的摄影艺术家。同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举办马丁·帕尔大型回顾展,随后在马德里、巴黎、汉堡等地都进行了展出,引来大量粉丝前来观展。


马丁·帕尔《小世界》系列


帕尔用彩色胶片拍摄纪实类摄影,将其玩儿出了境界。他用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着消费时代的空虚游戏,为当代主观纪实开辟出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常识》系列,1995年

从幽默中得到救赎


马丁·帕尔于1952年生于英格兰南部萨里郡的爱普森,童年时的帕尔在祖父的启发下早早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帕尔的摄影作品完全不走常规老路,也引领了今天"概念摄影"的先潮。


马丁·帕尔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


1970年开始,帕尔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正式开始学习摄影。毕业两年以后,为了能够实现想要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梦想,他做着教师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创作自己的作品,十分积极地思考关于作品与社会的许多深层内容。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帕尔先以黑白作品得到认可,内容多为反映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作品中并没有概念里英国人优雅而具有绅士范儿的生活,而是充满了窘迫与尴尬,也因其在社会纪实方面的独特视角赢得了国际性声誉。


马丁·帕尔黑白摄影作品


也同样是在80年代,从《最后的度假胜地》这组作品开始,帕尔暂停了黑白摄影的方式,改用彩色胶卷进行创作。他用强烈的色彩与闪光灯曝光等技术,将消费主义环境下的中产生活拍摄成一场场“幽默喜剧


马丁·帕尔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


马丁·帕尔《最后的度假胜地》系列,1983年


马丁·帕尔《最后的度假胜地》系列,1983年


这组照片是在利物浦附近的一个海滨度假圣地拍摄的。在帕尔的画面里,遍地的垃圾以及破败无序的环境扑面而来,然而这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来此度假的人们的心情。他们表现出一种十分享受的姿态,仿佛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沉寂在这片被消费品“侵蚀的度假场所


马丁·帕尔《最后的度假胜地》系列,1983年


使用彩色胶片之后,帕尔呈现出更加真实的世界。但为了加强这种清晰逼人的真实感,帕尔在日光的情况下依旧使用闪光灯增强曝光,令照片画面的细节与色彩更加分明、饱和,彻底地揭示出现实里的极度真实。这些照片甚至像是烫手的,感觉难以触碰。


马丁·帕尔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


马丁·帕尔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


1994年,针对帕尔极具挑衅性的风格,玛格南图片社内部经过了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帕尔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帕尔通过摄影传递着他的观点,他认为面对社会风气的道德败坏及生活的荒谬无常,只能从某种幽默感中获得救赎所以,观者也能在帕尔的诸多作品中,看到这样一种特殊的幽默贯穿始终。


马丁·帕尔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


帕尔的作品并不像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拍摄活动,几乎都是瞬间的捕捉。关于他的拍摄经验,帕尔直言不讳:对于偷拍这种事情,只要你锲而不舍,幸运女神总会降临的。”实际上,看似巧合的一张作品,是他长时间的坚持与守候。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 )以消费纪实的摄影著称于世,《移动电话》(Mobile Phones)项目最早在1995年就有了,一直延续到2014年。这些照片拍摄于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印度、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意味着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消费主题。在这些作品中,马丁关注的是人物的夸张神态和混乱的场景,以及手机饰物,打手机的人的手表、戒指、眼镜、帽子等饰品,通过这一切,让我们看到消费社会的浮华表象,幽默之余也感受到马丁惯有的讽刺。



从最开始,马丁·帕尔就通过摄影观察着他身边庸俗的生活,镜头中的“俗人们”实际上折射出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甚至是我们自己。如今,世界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平面,“消费”早已无孔不入,在欣赏帕尔的作品时,你很难产生“这是别人的故事”的观后感


马丁·帕尔,《Teddy Greys sweet factory》,《黑乡故事》

 

日前,马丁·帕尔(Martin Parr)将自己位于家乡布里斯托的基金会向公众和众研究者开放。如今,帕尔也已经成为了一名档案学者,他不仅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归档,还对他的同行、纪实摄影师Chris Killip一生的作品进行了档案整理。

 

“在英国,人们都认为我已经死了,”Killip在10月21日周六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实际上,这位马恩岛出生的哈佛教授现在仍坚持每天在暗房工作4-12小时,从他庞大的底片档案库中印刷照片,其中有些照片是第一次被冲洗出来。

 

马丁·帕尔基金会将成为Killip这些数码档案的最终归属,这也使得位于英格兰西部的布里斯托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研究者们能够了解三十多年Killip拍摄的这些照片的地方。摄影师先是在马恩岛,然后又到了英格兰北部用镜头记录下被孤立的工人阶层社群。此外,他还在1985年紧张地花了几周时间,近距离拍摄了在Gateshead的那些无政府主义朋克们。摄影师也透露到,这将是他下一本摄影书《车站》(The Station)的主题。


Chris Killip,《In Flagrante》,原版复制本,1987

 

Killip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些目前仍在进行中的朋克主题摄影书的图片,另外还为他最新的摄影书,今秋由Steidl出版的《In Flagrante 2》进行了签名。这本新书是1988年让Killip名声大噪的《In Flagrante》第二部,同样记录了从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早期英格兰东北部工人阶层的生活日常。第一版书的复制本目前也在帕尔的收藏中。

 

曾经,纪实摄影师有一度很明显地受到了观众的青睐,其中的重要人物包括了David Hurn、Markéta Luskačová和 Paul Trevor。而英国大部分纪实摄影师的作品档案,就和他们的美国同行们一样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许多摄影师现在已经70多甚至更大年纪了,他们担心对于自己家人来说保存这些财产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有些人还会猜测自己的这些照片可能最终只能被倒进废料桶或进入垃圾填埋场。Killip也有这样的担忧,他表示自己有时候会有这样的冲动,挑选出几千张照片然后把“剩下的都烧了。”


帮助建立马丁·帕尔基金会的一小群摄影师们。图片:by Louis Little

 

在Killip新书发布会上,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FrancesMorris也发了言,她曾在2009年任命了SimonBaker作为该馆第一位摄影策展人。而艺术史学家Kate Bush上周则刚宣布加入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成为他这个场馆的第一位摄影策展人。


— END —




更多艺术设计精彩内容

请打开“艺厘米app“—【厘米阅读】收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