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花会馆:粤剧的前世缘今生情

 奋豆纵横 2017-12-25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kuàng赐、赠)节,万人围住看琼花。”在乾隆十九年(1754)刊刻的《佛山忠义乡志》里,有首竹枝词如此描写彼时佛山粤剧上演的盛况。此处的琼花,即佛山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琼花会馆。

  曾经,汾江河琼花水埗旁,粤班伶人乘着红船在此聚集,琼花会馆是粤剧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西江英雄传》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琼花会馆由盛而衰的历史,以及红船(粤剧的前身)儿女的爱恨情仇。

  明代,佛山民间演戏活动繁盛,本地戏班相继出现,嘉靖年间 (1522~1566年),建立了戏行会馆,称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火神“华光大帝”,故又称之为琼花宫,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戏班的管理机构。在会馆附近的水涉立有一石碑,上刻“琼花水埗”四字,艺伶在水埗上落戏箱,乘船到各地演出。

  由于粤剧戏班经常将红船作为交通工具巡回演出,故粤剧艺人又被称为“红船子弟”。据记载,当时佛山镇方圆十数里之地,已有大小戏台30余个。在红船弟子中,有位艺人叫李文茂,精通武技,又颇有江湖侠气。《西江英雄传》将李文茂这一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歌颂了以李文茂为代表的红船艺人身穿盔甲大靠,披着风衣霞帔,手持刀枪冲出戏棚奋起抗清的斗争精神。 书中讲述了李文茂等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将梨园弟子编成文虎、猛虎、飞虎三军,与各路起义军合围广州城的英雄壮举。当年8月,起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9月,起义军在李文茂、陈开的指挥下直攻肇庆和广西的平南、桂平,得到当地天地会的热烈响应,军威大震。起义军在桂平建立大成国政权,继而攻克柳州,李文茂自称平靖王。“戏子称王”绝无仅有,在中国,乃至世界戏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英雄豪杰到才子佳人,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西江英雄传》让读者全面地认识了一代红船英雄的光辉人格,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濒临危境时蕴藏在仁人志士和普通民众身上那股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