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s型论述?

 天马行空_一画 2017-12-25

中国画营造意境的形式美,构图舒适洒脱如水。“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是中国画的基脉,“之”字形酝意着周而复始,符合中国思想的主观情趣。   

一、构图的含义   

构图,也是古人所说的“经营位置”,是指对象在空间的远近、前后等关系。经营的好坏能体现画家的笔墨功底和构思深度。通过能力协调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越大,构图艺术性也就越强,彰显对立统一的规律,这种对立统一的规律S形曲线通过“之”字形构图体现。   

二、S形的来源   

太极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图”,不但美妙调和曲线和圆的融合而且完美展现动与静的相互制衡。昭示着万物旋转此消彼长的太极运动模式。而中间以简洁流畅的SS形线最大的魅力,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此起彼伏的中和状态。   

画面空间营造,也凭借类似于S形的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的节奏感表现出来。联系S形的运动特点: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种思想正好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三、中国画虚实关系中S形律动美的体现   

在中国画中,通过虚实结合、无中生有、达到意境营造。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黑与白相结合,这就是S形构图的视觉表现形式。   

(一)计白当黑   

太极图中,阴阳关系的对立统一。与中国画中,虚与实关系如出一辙。中国画讲究提笔意先行,一幅画的关键在于虚实,藏露关系的处理。中国画总得来说还是通过构图营造意境,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在作画时,处理黑色的分布时,如何恰当的预留“白”的问题是构图中的矛盾关系。在S形构图里面装饰一些黑白、虚实、浓淡。阴阳互为衬托,装饰对方进而相互依存。例如八大山人的《鱼》,背景全部用白替代,阴阳关系一目了然,使构图关系、物象更加突出,形态和神韵更细腻。   

中国画喜无中生有,旨在给观者留下意想空间。中国画强调“黑白无常”,发挥想象力,这正是中国画精妙绝伦之处。   

(二)虚实互变   

质量引起质变。一如太极图所示,阴阳总是在一定程度相互转化。在中国画中虚实是怎样转化的呢?在绘画艺术表现中,常以淡墨为主要,淡墨多画面就会飘,如若添加几笔浓墨重笔,整个画面就有了生机。因此,当整个画面淡浓失衡时,在画面上加以少量的浓淡即可,呈现的画面更加集中。这时整个画面会形成两个点,就像阴阳图中的点,使整个画面突出物象,能使观者更能去来感受画的韵律。整个画面中,物必其反,虚实相对而言,物象之间相互相互呼应。也体现了S形的律动感,给人视觉上的一种美感。由此可见,S形的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虚实相互转化,白虚黑实无法界定。就如同太极图中,黑白的相互演变,运动。正因为这种相互滋养才使得万物处于生生不息,不断衍变的状态。   

四、中国画构图形式中S形律动的特点体现   

(一)S形曲线之圆   

S使中国审美艺术趋向于一种柔美境界。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奠定了曲线之圆的出现。中国画的创作和审美体现在“远视构图方法”,这就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视线具有流动性,形成S形曲线之圆运动的旋律感。画梅时以圆代染,通过S形的呈现,圆实则演绎为太极,最后画卷千万圆圆,归为一圆,因物物为太极,总而为一极。   

(二)S形之点、线、面   

点、线、面是绘画的基础。太极图画面简洁,鱼眼、鱼身和S曲线分别为点线面构成整体。点,体积小,难度大在画之前必须考虑周到,中国画中点是决定成败的一笔。在中国绘画中,点的不同用法,让画面产生不同的律动感。使物象生动,有神韵。线,是造型的基础,相互交错。在中国画中,画面的动感是线条形成的,线条讲究线条的多样性。黄宾虹的作品中通过S形律动来表现画面中物像的蜿蜒曲折。S形本身具有律动感,与树木的曲折感觉是一样的。面,是点和线的延伸。在绘画中,圆的面饱满光滑,灵动而无角,黄宾虹曾说过“齐而不齐和不齐而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统一中的多样性。恰恰符合S形的“律动”。所以,在绘画中面要遵循多样的统一,是整个画面的构成很灵动。   

因此,S形所表现的点、线、面都体现了出来,点组成线,线组合为面,他们共同表现自然的万千物象,给与画面韵律感和节奏美,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五、结论   

S形本身所含有韵律感,节奏感等特质以及对立统一的哲学内涵,通过对S形的扭曲或拉伸等变化,可以表现出事物不同的感觉和意境,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出事物的不同美感.简单的一个S形,它能幻化出数以百计的构图形式,还能表现出千万种不同的感觉,它是一个美的标志,值得人们去深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