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中国健康产业完全有可能诞生BAT量级的巨头!

 青泉山 2017-12-25


Q:E药经理人

A:华盖资本董事长 许小林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中国健康产业完全有可能诞生BAT量级的巨头!

Q:如果给一个关键词,你会用什么来形容过去一年来医药产业整体的投融资情况?今年最受关注的投资领域是什么?

A:“分化”,过去的一年医药产业整体投融资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投资的角度,很多新的基金和产业投资人参与其中,包括像保险、国家队等庞然大物;从各家机构的投资风格以及行业的投资情况来看,充分体现了更专业、更细分。

今年更关注的几个细分领域仍然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个方向,更为细分的则会关注具有创新能力、成长能力、整合能力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机会。

比如服务模式创新的领域,行业成熟度相对较高,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且门槛相对低。这一领域复制能力强,可通过资金的注入快速生长,一旦产生了行业巨头,会让其他规模较小的参与者难以生存。通过前两年的疯狂融资,消费驱动的医疗服务领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如果这一领域的新公司无法突破市场同质化竞争,随着资本市场的降温,只能被整合。

Q:在过去一年间,行业内哪个投资案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A:过去这一年,有不少案例还是给市场留下很多印象的。比如国家队的出手,投资了联影医疗。联影医疗首次融资,规模就达到了33.33亿元。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即使与海外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或者国内医疗行业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相比,这也算是中国整个医疗行业募资金额较大的一笔交易。

Q:对于医疗健康领域内项目估值的“泡沫”之争由来已久,就2017年度的投资情况来看,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仍然严重?这种趋势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A:这种趋势不会持续太久,价值型投资正在成为主流,随着投资机构不断趋于理性、不断走向专业化,没有业绩和技术支撑的泡沫型投资将逐渐淡出资本市场。

整个医疗投资渐趋理性和成熟,市场不再是越大或越小越好,而是要看公司的估值和成长之间的匹配程度。不论是价值还是成长性,到最后都会体现在该公司的市值或者股价上,所以参与者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项目的市值和股价,但如果存在泡沫,也终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Q:在你的预判中,未来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融资情况是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A:根据我们的观察,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领域将集中在:

第一,并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以并购为目的的基金和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基金,他们会控制一整套产业平台,其所投的标的都是围绕产业平台的大发展进行,并购带来的行业集中度将空前提高。

第二,海外技术境内落地:现在不少很好的技术大多以海归科学家为主,尤其是华人在海外的科研团队,要想在医疗技术领域投出高质量的早期项目,海外技术引进落地将变得更为重要。

第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未来在医疗的应用: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要有高效率提供服务的方式,但是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在资本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这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方面,例如通过诊断助手等方式,去提高整体医生的诊断水平。

第四,生物医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一系列拥有高技术壁垒的项目将会成为热点。

Q: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受当前国家政策影响有哪些具体体现?

A:政策变动对医疗投资影响很大,比如以下政策会对医疗投资和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增强基层医保覆盖率,实现基层药品零差率以降低药价的政策出台之后,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这会给体制外的基础医疗机构带来机会。未来很有市场潜力的是以患者为核心,再造服务流程的连锁诊所。在支付上,这些诊所可能会突破体制内的支付限制,通过雇主及商业保险付费的形式做大总量,形成品牌效应。不过,由于中国的基础医疗板块长期处于弱势,在政策制定上并没有完善的措施或者说是专门适合基础医疗机构如诊所的办法和框架。

第二,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之后,将出现药品管理的机会。事实上药改后药占比的硬性规定已经促使一些医院去采购用药管理系统,对医生开处方的行为进行管控。长期来看,中国需要再造就诊流程中的管理,包括处方管理、诊断流程管理以及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这些再造无法仅凭系统完成,而需要专业的诊断流程管理、诊断数据库、行为控制等办法配合才行。因此未来在医保精细化管理上,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板块,通过专业的数据库和诊断流程管理去再造支付控费流程。

第三,限制大医院采购大型设备的政策之后,专业的第三方检查中心或许会成为重要的渠道,同时配备检验相关的服务如远程读片、技术培训等将有助于增加竞争力,是打开基层市场的关键。

此外,包括“进口替代”的一些国内政策、药品持有人制度、中国加入ICH等在各个层面都将影响医疗行业的投资。

Q:有观点认为,中国健康产业将诞生出能够影响社会、普惠民众的BAT量级的产业巨头,你对此如何看待?

A:从投资的角度,虽然需要时间,但完全有可能。我们也很希望尽快能够出现这样的独角兽或者巨头公司。而这些未来的巨头公司,可能是创新驱动的,也可能是整合推动的,但可能就在以下的这些细分领域中之中。

第一,新药研发。尤其是有跨国企业背书的新药研发平台,这不仅是能得到CFDA批准的重要条件,也是能被临床医生认可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新药研发团队应当不仅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还应当有临床试验能力、政府公关能力以及同跨国企业谈判的商业能力。

第二,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高端医疗器械替代的政策红利不仅仅在于产品专利,临床和报批的政策宽松性,还在于医院招标和采购的政策倾向性。这类项目最好的创始人是外企产品的代理商。这些人往往临床医学出身,早年下海成为外企的医药或者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几年后成为代理商,在医疗代理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紧紧地把握着医疗销售渠道,对自己专注的市场非常熟悉。

第三,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应用于医疗保险理赔和欺诈检测等方面。目前,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国内一些较为高端的医疗保险和国家医保基金,以减少欺诈行为并加快索赔处理进度。

第四,医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是中国实力较弱的一项,欧美国家的医疗机器人份额分别占比62%和24%。目前,国内顶尖大学正在研究并至少已经在外科、康复、辅助和服务四个领域应用机器人技术。

第五,精确诊断。医疗技术设备将变得更加精确,甚至具有预测能力,疾病检测敏感度不断提高将会减少医疗误诊情况的发生。其中重点是微创手术和新式紧凑型设备的发展,如便携式治疗超声波扫描仪在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增长。

第六,更为先进和精准的传感器、追踪器。中国目前拥有9.8亿手机用户,占据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份额。未来一些具有价值的领域包括:预测用户的健康需求并设计游戏化模型,将需求转化为医疗行动;提供最大的健康消费市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和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七,新一代测序。这是全球范围内一门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有人已预测这项技术将最终实现商品化,价格降低至100美元。BGI、Illumina和iCarbonX等公司正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第八,数字供应链和区块链。传感器和信号发射器以及医疗机器等新数据源的整合,为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不仅提高了安全和保障,而且在定制计划、采购、生产和交付等方面提供了发展机会。尽管制造业目前正在积极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但区块链解决方案在药品和食品分发及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