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的针灸辨证施治法

 谭小妍 2017-12-25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梗阻,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产生心绞痛、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变化。多数临床表现为胸闷窒息或有心绞痛,并伴有心悸、短气,常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时突然发生,持续数分钟,经过休息或服扩张血管药逐渐缓解。但也有严重者,绞痛持续不止,甚至肢冷汗出,面色发青,引起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严重后果。

       这种病属于中医论述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症的范畴,它的特点是“本虚标实”,治以通为补,通补兼筹,灵活化裁,常收显效。现就针灸防治本病的规律,简述如下。

       一、病因与辨证

       冠心病以痛为主症,中医对痛的认识是“不通则痛”,由于它是心病,所以它的病机在于血脉瘀阻,心脉不通。然而导致心脉不通的原因,大致有:

      (一)寒邪侵扰

       血之为物,得热则行,遇寒则凝。《素问-举痛论》明确指出:“五藏卒痛”乃因“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王叔和在《脉经》中也说:“厥心痛者,乃寒气客于心包络也”,皆说明寒客于脉,使脉道运血功能失常,则可引起脉管挛缩而产生卒痛,这叫做“大寒触犯心君”。据报道北京地区冠心病、心绞痛冬季发病占74.7%,阴雨寒冷等诱发心痛占65.1%。又据现代研究证明,寒冷一方面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引起血管运动反应改变,增加了毛细血管及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另一方面能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粘滞性增高,从而缩短了血凝时间,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又据报道,太阳黑子活动加强时,心肌梗塞的发病人数也往往增加,这可能由于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影响了大气电荷平衡,进而使心肌细胞内电荷平衡遭到破坏所致。此正符合歧伯说的“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收缩不能),缩踡则脉绌急(屈曲紧急状〉……而痛。”

      (二)七情郁结

       中医认为,情志可以使脏腑气血失调,致使浊从中生,阻于脉道而生不通则痛。如过喜则使心气涣散,致使气血运行迟缓,则心脉供血不足,发生心痛,所以说“喜则气缓”。

      (三)膏粱厚味

       嗜食肥美食品,久之造成运化失常,损伤脾胃,痰浊内阻,浸淫脉道,闭塞胸阳,气结血凝而作胸痹心痛。所以张子和认为:“夫膏梁之人……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胀闷痞膈,酢心”,说明高脂、醇酒既可生阳、又能生阴,以致中脘留饮,产生心痛。

       致于它的症候,《医学入门》中指出“厥心痛,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气微力弱”,这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形象描述。

       在病机上,由于心以阴为体,以阳为用,就是说心的运血功能必须靠心气来推动,这体现了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的规律。如果心气不足,则血行瘀滞,就会发生心悸、胸闷、绞痛的症候,所以《灵枢-经脉》中指出:“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枝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绞痛,所以用通窍闭的方法,可解除痉挛、消除绞痛),脉不通则血不流(说明心气不足,血行不利,心肌缺血致使心无所养〉”,从而阐明了本病在于心阳虚, 血淤不过是该病的标,这就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总之本病以气虚为本,而寒邪、情绪变化、食饮等诱因多在元气虚衰,脏腑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血瘀心痛。

       二、施治与处方

       由于冠心病多以气虚为本,所以治疗应以养心益气为主法,助阳通窍、活络宣痹为辅,针灸取穴,以取手厥阴心包及其背俞为主穴。

       绞痛发作,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应迅速通阳宣痹以止痛,可速取内关(郄门,这显示了按经选穴的规律),配建里 (所谓“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宽胸止痛,膻中(巨阙)、心俞(厥阴俞),这体现了俞募配穴,并与神经节段相吻合;其中膻中沿皮向下透到鸠尾,可达宽胸利气,以解气急、胸闷,一般情况下,针后2分钟左右,可使左心功能改善,即左心射血时间延长。

       四穴配合,可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调整心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情,解除引起绞痛的诱因,阻断恶性循环。

       在超声心动图上,可见到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及心搏量较针前有明显差别,这证明针刺可改善左室功能;而脑血流图提示了针刺可改善冠心病人的脑循环,也说明了此系左室功能改善的结果。

       另外,在绞痛发作之时,人体血液内的“徐缓激肽”显著增加,针剌之后,可使血液内“徐缓激肽形成酶”活性降低,而“徐缓激肽破坏酶”活性增加,从而推断针刺镇痛,是通过降低血液内的徐缓激肽的结果。

       绞痛严重,还可用0.5%普鲁卡因10毫升分别注入心俞、膻中、内关,或用血管舒缓素10单位注入内关,可使冠状动脉呈持续性扩张,以达缓解绞痛的目的。

       在绞痛发作之时,还可用制蟾酥、冰片、红参、附子、细辛、山茨菇、牙皂、洋金花、麝香为面吹鼻,可收通窍止痛之效。因这些药物,有芳香开窍之力,对心绞痛可起缓解作用。

       在绞痛发作之时,还可釆用按摩止痛。

       按摩部位:肺俞、心俞、膈俞、内关、天池、屋翳、灵墟。《素问-举痛论》中指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为按摩治疗冠心病提供了依据。文中说寒邪侵犯背部膀胱经,使经气不畅而导致血虚;由于背俞与内脏相连,故按之络通则热气至则痛止。由于肺主气,气为血帅,故按肺俞能加强肺功能,促进气行血行,改善乏氧。由于心主血,心气不足,血行不利,故按心俞能加强心脏功能,可使气血运行流畅,使心搏均匀有力。由于膈俞为血之会所,冠心病心绞痛乃血瘀所致痛,根据血病治此,按膈俞可宽胸理血,解除胸闷、血瘀之疾。由于心包代心受邪,内关为心包之络穴,又与阴维相通;心包起于胸中,向下过横膈,从胸中至腹,挨次联络三焦,而阴维自足上行少腹,过胁胸部,故二经与胸腹相通,因而内关主一切胸腔疾病,按之有宽胸、利膈、行气、散邪之力。至于按摩屋翳、天池、灵墟,因穴位于心之局部,按摩可通闭塞之气,消散壅结之血。 

       按摩手法:先将手蘸药物水(沉香、菖蒲、牙皂、蟾酥、乳香、川芎、大黄、红花、冰片为面,加酒调成),先按背部,次按胸部,再次按内关,手法要用力轻,速度快,同时行占下颤振动作,每穴每分钟按200次,最好按到手足心热为宜。按后,手足局部皮温升高,脉从无力、细弱转为有力、充沛,心绞痛缓解,心区豁然舒畅,痞闷自除,心电得到改善。

       总之,按摩穴位,可使冠状动脉血流迅速得到改善,但以轻按,用补法为宜。

       当绞痛停止之后,应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依据《灵枢-邪客》心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的主张,可取心包络穴内关、原穴大陵(《指要赋》“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心募巨阙、气会膻中,以及心俞、厥阴俞(直接作用于心),用补法,一日一次,轮流应用。这六穴与心、心包有关,针之有疏通心气,调理气血,安宁心神之力。然后,再审:

       (一)气滞血瘀

       症见胸闷、心悸、发绀,舌紫,瘀斑,色青,不得太息,脉来涩结,正如《灵枢-厥病》所述“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这是因为肝气通则气和,肝气滞则心气郁;肝木条达血脉得畅,肝失疏泄则气滞必见胁胀、脉弦。加之气滞必引起血瘀,所谓“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气郁不行,血塞不流,故疏肝散邪,可使心脉利,血流畅则瘀滞可除。治以理气活血,行气止痛,可加行间、太冲、期门疏肝行气,此本“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的原则,再加血海、膈俞行瘀活血,使邪去则心安痛止。

       (二)胸阳阻痹

       症见心悸短气,痛彻引背,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苔白舌淡,脉来弦滑,这是因为胸为清阳之府,胸阳不足,浊阴上干,阻于胸中则阳气不宣,无以鼓动血脉,则阴邪留滞,'阻于脉络所致心悸气短,痛彻引背。治以温阳通络,豁痰止痛,可加胃络丰隆健脾气、化痰浊,脾俞升清阳、助运化,二穴合用,可扶胸阳,除阻痹。若短气不足以息者,加太洲以宣通肺气,肺气通则心气利而心痛可止。

       (三)心脾双虚

       症见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纳呆便溏,面色苍白,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来濡弱或见结代。这是因为,脾脉属脾络胃,其大脉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故当脾失健运,则易生湿浊,浊阻心脉则血行不利,治以补脾养心,益气安神为主,可加胃之合穴足三里理脾胃,调气血,补虚损,脾之要穴三阴交健脾益气。

       (四〉心肾阳虚

       症见心悸胸闷,动则气喘,腰脊酸冷,舌胖齿痕,脉来尺弱无力。这是因为,肾之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在生理上,心必得肾水以滋养,肾必得心火以温暧,才能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否则肾受邪必传于心,故命火不足,心阳亦无所附,失去基依则血行不畅,由于心肾阳衰于内,则易受寒邪引起脉缩踡、绌急、外引小络,产生卒痛。治以温肾壮阳、补肾养心,可加任脉关元助命火、温肾阳,肾之俞穴肾俞补肾气,足三里理脾胃、补虚损,然谷、太溪以泄肾经上逆之气。

       (五)阳气欲脱

       常由胸中痹痛剧烈,反复发作,或持续不休,引起心悸,呼吸困难,初则口唇发绀,继则面色突然转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甚则昏迷不醒,舌紫、脉伏,这是因为心肾阳虚,命门火衰引起的厥逆症。治以回阳固脱为急务,可加人中醒神幵窍,百会升补清阳,灸关元、气海补培肾元、固本益气,兼刺血会膈俞以补血化瘀。

       以上诸证,出现心动过速加间使以减慢心率,心动过缓加通里、素髎以提高心率,惊恐不安加神门、少府安神除烦,气喘不休加太渊、鱼际以疏调肺气,宣畅气机,随症灵活施治,以适应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