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及对数学的贡献—数学起源(一)

 红豆居士 2017-12-25


一万二千年前,两河流域开始进入新时期时代,出现农业、畜牧业,人们开始定居。自然而然,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人们有理由相信数学起源于两河流域和埃及。而两河流域和埃及数学虽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他们又有各自的特点。埃及注重实用,而两河的数学难度大,理论水平更高。


先谈谈埃及数学


尼罗河下游每年定期发大水,带来了淤泥和肥料。水退去后,埃及人开始播种,之后无需更多的管理,静等收获。这种大自然的恩赐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埃及人每年必须重新测量被大水淹没的自家土地。另外,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必须计算土方和需要的石块数量,以及计划相应的运输。在生产实践中,埃及人有了面积和体积的“定义”,创造了乘与除的“算法”以及如何求解“方程”。


各种语言中都有表示“数”的文字,比如“百”“千”等数量词。“五百七十”清楚表示了数的大小。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五百七十归根结底是“文字”不是“数字”。数字是用于表示数目大小的“专用符合”,能参与运算。今天全世界都在用的0到9十个“数字符号”是印度在2千年前发明的。而5000年前的埃及数字当然还非常原始。


数字“1”就是一竖,数的写法本身是加法。从而相加相减无师自通。应该说清楚的是,埃及数字虽然是“十进制”,但它是“自然十进制”。人有十个手指,每次用手数到十后就数不下去了,只有做个记号才能继续数,这里做个记号实际上是“进位”。显然“自然十进制”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含有“0”和“位数”的十进制有本质区别。


数字的出现不仅因为记录的需要,更是因为计算的需要。换句话说,没有数字就没有计算。那时的计算过程不过是加减乘除和开根号。乘法是加法的自然延伸,除法出自减法。这种逻辑关系在埃及的乘法运算过程中非常清晰。除法中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所以埃及人发明了分数。


下面的例子解释了埃及乘法,比如47乘24,表中第一列是47每次翻倍的数值,即下一列等于自己加自己,第三列从1开始,下一列也是自己的倍数;“1”,“2”和“4”等。接下来要在第三列中“找出”24是哪几个数的和,答案是8+16。我们在中间一列“8”和“16”的旁边坐上记号“0”。47乘24的答案是376+752。

 


按今天的写法,埃及乘法的数学意义一目了然:47*24=47*(8+16)=376+752。与今天小学生都会写出的算式相比,埃及乘法异常复杂。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算法”诞生了。这里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埃及人知道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数列2^(n-1)中若干项的和表示。这里已经埋下了数论的种子。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基础是减法。比如,329除以12.下表中第三项“1,2,4,8”等,与乘法表中的第三列一致。第一列是除以12的倍数,24,48, 96等。329除以任何整数的结果肯定比329小,所以第一列最大的数是写到384为止。与乘法一样,运算过程也需要“凑合”。用被除数329试着逐个减第一列的数,从大数开始。329减192得137,137再减96得41。41比48小,不够减时直接跳过去,并在中间一列不写记号“0”。41减24得17,17减12得5。



写成现在的算式:


不难看出,当数字很大时埃及乘除法计算复杂。实际上,在印度记数法和相应的乘除法传到世界各地前,“会算术的人”寥若晨星。


至今发现的埃及莎草纸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数学内容。下面介绍两份数学文献。



莱因德文稿是3600年前用墨水写在莎草纸上的“数学教材”,作者写明文稿是他从另一本200年前的书中抄写的。说明莱因德文稿至少反映了埃及3800年前的数学水平。文稿长5米44,宽33厘米。先给出具体问题,再给出解释过程和答案,内容涉及分数简化,解方程,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共84个问题。文稿中出现的图形有圆、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圆面积等于直径九分之八的平方,换算后圆周率为3.16。


莱因德文稿第70题,计算100除以(7+1/2+1/4+1/8)。过程与上面的除法相似,很精彩。计算结果为12+2/3+1/42+1/126。那时,埃及对分数的写法非常讲究,除了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有两个专用符号外,其他分数的分子统统必须是1.所以,莎草纸文献中有很多分数简化表。


现在小学四年级学生都知道方程ax=c(a和c是常数,x代表未知数)的答案是c/a,但是四千年前的埃及人还不知道答案如此简单。但是埃及有自己解方程的算法,先“凑”再算。即,先任意估计一个答案x1,算出结果“c1”(=a·x1)。则x=x1·c/c1。这说明埃及人很聪明?还是很笨呢?


莱因德文稿中24题:一个数加上它的七分之一等于19,问该数等于多少。文稿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埃及解方程的试算法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不过时间上晚了1700年。


与莱因德文稿同负盛名的是莫斯科文稿。当年被俄国人买下现存放在莫斯科,由此得名。莫斯科文稿比莱因德文稿要早200年,但两份文稿长度,都是5米44。说明当时莎草纸在埃及已经批量生产。有文献记载,因为巴比伦不时武力挑衅,埃及后来禁止莎草纸出口,这是题外话。

  


莫斯科文稿第6题:长方形面积为12,宽是长的四分之三,问边长是多少。这实际上是解一元二次方程,说明埃及人已经会开方。当然,肯定还是“凑”


莫斯科文稿中最有名的题目是:正方形底边长4,正方形顶边长为2,正四棱台高为6,问体积是多少。作者给出了答案和解答过程。这意味着,3800年前埃及人已经知道正四棱台的计算公式是1/3(a2+ab+b2)h。


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一结果令人惊奇。因为公式中含有“面积”和“体积”的定义,即如何定量的描述面积和体积。3乘2在数值上等于3个2相加。长方形边长分别等于3和2时,其面积也等于3乘2。都是3乘2,但此“乘”和彼“乘”有本质的不同。计算面积的“乘”已经不是3个2相加的“乘”。对埃及人来讲,矩形面积的计算已被“定义”为边长相乘。同理,先有几何意义上“体积”的概念,然后才有体积计算:面积乘“高”。


莫斯科文稿中共有25个问题。与莱因德文稿不一样,其问题并不按照内容分类,而且文稿上有评语,比如“这题做对了”等。所以有人认为莫斯科文稿是考试卷。


按今天的说法,3800年前埃及已经有了“狂草”。显然,书写体大大简化了书写的难度。埃及人用来写字的笔也是一种空芯的草,类似毛笔。


4000年前埃及数学主要是解决生产劳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还没有“理论”。英语“GEOMETRY”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土地测量。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全盘继承了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数学、几何知识。到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问世,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终于大功告成。毫无疑问,欧几里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特别鸣谢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的推荐,本文原载于欧洲新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