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瑜:被抹黑了上千年的优质男

 富书 2020-06-20

富书2018年签约作者正在招募,持续写作一年,赢大奖最高三万,稿费一篇300-1000元,12.30截止,报名请加微信:fushunvdi

周瑜是罗贯中刻意打压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光芒太盛,对于尊蜀汉为正统的作者来说,称得上是一座妨碍他将蜀汉人物举高的千斤坠。

作者:卓早早(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01

近期,某档综艺节目被一位知名艺人呛声,艺人控诉该节目胡乱剪辑镜头和语句,故意抹黑自己的形象。

他们之间孰是孰非暂且不论,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类似这种性质的娱乐大众型文艺作品上的故意抹黑,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作风从千年之前就已经风靡了。

比如这一位称得上是“完美高富帅”的优质人物,就因为一本史学界认为是“三分真七分假”的《三国演义》,98%的人都对他保持着负面看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望着赤壁上的熊熊大火,微微一笑,仿佛在火光中看到了东吴的崛起,以及自己娇妻美丽的容颜。

大丈夫当横刀立马于乱世,建功立业以保家国,他做到了。

但周瑜怎么也想不到,戎马风霜一生,却并未赢得应有的“生前身后名”。

绝大多数后世人对他的印象,都因为那本书而定格在了“气量狭窄”、“嫉贤妒能”“虚伪阴险”、“自作自受”等词汇上。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说,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面向市井大众的传奇小说,跟虚构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是一样的。

这四大名著,都是虚构小说,只不过背景和人物都跟当时的朝代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文学性是很好的,但历史真实性就得另说了。

结合今天的网络小说分类,《西游记》、《红楼梦》算得上是架空世界类,《水浒》算得上是历史幻想类。

而《三国演义》由于直接使用了历史真实人物的姓名,又有“三分”(即30%)是基于原本的历史,所以应该归类到同人文这一类型中。

同人文的概念,就是人物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所有的故事,作者都会重新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编排或者杜撰,以形成一本“小说”该有的模样。

周瑜便是作者刻意打压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光芒太盛,对于尊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来说,称得上是一座妨碍他将蜀汉人物举高的千斤坠。

在书中,周瑜被黑的越惨,反而恰恰说明,想要将他的光芒压住,必须用这种做到极致的手段。

否则,只要有一方面没有被黑透,周瑜的美好,就会遮盖不住地显露出来。

《赤壁》梁朝伟饰演周瑜

02

时间回到建安年间,吴地湖水中,湖面上传来悠扬的琴声。

最大的那座画舫上,一向以清冷姿态示人的头牌琴娘,今天一反常态地十分兴奋,对着镜子将一双柳眉描了又描。

小丫鬟不解,琴娘轻斥道:“今日周郎要来,可规矩着点,别冒犯了。”

“哦,是名满江东的周瑜周公瑾大人。”小丫鬟明白过来,笑着说,“姑娘,不如你今天故意弹错几个音,他就会多看你几眼了。”

周瑜,“长壮有姿貌”,“吴中皆呼为周郎”。

郎,是称呼青年男子的一种方式。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周郎”其实就类似于“周帅哥”。

出生于诗礼簪缨之家,二十四岁就做到“建威中郎将”位置的周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标准的高富帅,还是一个极其有修养的高富帅。

琴娘的小丫鬟都知道“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知道即使是在嘈杂的酒宴上,喝得醺醺然的周郎也能凭着出众的音乐造诣,听出演奏者音节或旋律上的失误。

还凭此想出了让自家姑娘特意多出几个错,以求博得周郎的注意。

唐代诗人李端的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也记载了类似的事情。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说:“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

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赤壁》梁朝伟饰演周瑜

03

是的,赤壁之战是一场当之无愧的漂亮战役。

真实历史上,赤壁之战时,蒋干没有上当受骗盗什么书,诸葛亮也没有借什么东风。

这场周瑜亲自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的“双最战役”(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和最著名的火攻战役),使他的军事才干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颗不容忽视的耀眼明星。

就像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描绘出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那时候的周瑜,刚刚三十四岁,已经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长得还帅。整个人就是一个大写的“玛丽苏男主角”。

最关键的是,此时小乔并不是“初嫁”,两人已经结婚十年了。

期间,周大帅哥的爱慕者数不胜数,但他硬是没纳一个妾,连桃色绯闻都没有流传出来过。

嗯,估计那些琴娘们弹错再多音节,他也就只会在心里想:今天这个弹奏者水平不行,得换。

这样一个长相俊美、素养超群、能力卓绝的世家公子,这样一个官场、战场、情场,场场春风得意之青年,气质优雅、对爱专情、对国忠心的名将,怎么会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嫉妒别人成狂?

他根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从来都只有,别人嫉妒他。

《赤壁》梁朝伟饰演周瑜

04

周瑜的形象毁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他嫉妒诸葛亮的一系列事情上。

什么“三气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这些故事为后世提供了不少歇后语和戏剧素材,但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周瑜比诸葛亮年长七岁,在诸葛亮被派去向东吴求助时,周瑜的地位已经类似于实质上的东吴大都督。

试想一下,一个大集团的CEO,怎么会跟隔壁新兴集团的一个刚被招进来的潜力新员工置气?

那时两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且,就算诸葛亮真的气过他,怕也气不死。因为周瑜的气量实际是很大的。

正史《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

同一时代之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称他为“器量颇大”,蒋干也说他是“雅量高致”。

举个例子,江东集团有名资历很老的干部叫做程普,从东吴第一代创始人孙坚当家时就为孙家效力,十分看不惯周瑜的官做的跟自己一样大。

于是,程普每当在上班路上遇到周瑜,就会故意走在路中间,放慢脚步挡住周瑜,故意挑衅。日常公务上也处处针对周瑜。

以周瑜跟当时主公孙策“总角之交”的过命交情,过硬的家世和官职地位,被人欺负了这么多次,就算不报复也应该没什么好脸色给对方。

但周瑜每次都会避让到路旁,和颜悦色地口称“程公”,处处以礼相待。

最后还是孙策看不下去了,专门下了个公文给周瑜撑腰,程普才没辙了。

其实诸葛亮也挺冤的,《三国演义》这样的杜撰不仅让他平白多了个死对头,还将他原本的高风亮节,无故被添上了“奸刁险诈的小人”(胡适先生语)的色彩。

《赤壁》梁朝伟饰演周瑜

05

文艺作品的抹黑是容易成功的。

就像历史上的陈世美也并不是个负心汉,反而是个还不错的地方官;就像现在的各种综艺节目,是非黑白,上演着一出出的“罗生门”。

看得进去文言文、并有心思从正史中探究事实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但生性宽宏的周郎,这一次也许还是会微微一笑,挥挥手将这千年谣言拍成赤壁上那样的飞灰,然后转身离去,自留下一段风华绝代,任世人评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周公瑾,只有一个。

作者简介:卓早早,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90后旅欧大胸女,留英影视硕士,此刻坐标荷兰。经济学新闻学双学士,历任记者、编导、策划,对文字执念不改,味觉钝感,直觉敏锐,冷辣不忌, 读书观影几家话,谈情论史一碗茶,诗酒趁年华。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