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高速公路“吃相”太难看

 太乙ocwfrzeutj 2017-12-26


澎湃新闻史洪举2017-12-26 08:37

史洪举 时评作者

辽宁沈阳到康平的高速公路,两个收费站之间的里程是82千米,却收取87千米的高速通行费,这多出的5千米,要多收取5元钱。高速方面认为收费站外5千米外沿线是高速公路工程的一部分,律师董茂强认为这5千米并不属于高速路。经过六场诉讼,今年8月30日,沈阳市中院终审判决,高速方返还董律师5元高速公路通行费。

然而事情还没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判决生效后,该路段的收费标准并没有因此改变。也就是说,高速方虽然输了官司,多收费的行为却并没有得到纠正,“其奈我何”?

虽然5元钱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高速公路收费方来说,其收费项目、依据应该合法,不应多收、乱收。特别是,这一收费项目涉及众多不特定过路司机,属于公众利益的范畴。因而,监管部门理当在法院终审判决高速公路方败诉后,积极作为,重新核算收费标准和依据,核减不当收费。但遗憾的是,监管部门无所作为,高速方也照收不误,让人感到愤慨和无奈。

其实,这也怪不得司法裁判,按照当前的民事诉讼原则,个人的诉讼仅具有个案意义,难以形成共振效应。加之受“不告不理原则”限制,高速公路仅向胜诉的董律师退还多收取的5元费用即可,无需向其他不特定多数过路司机退还费用。也就是说,其他过路司机要想索回这多交的5元费用,基本上也应选择诉讼途径。

但众所周知,诉讼过程耗时耗力,作为专业人士的董律师,两年时间已经为此进行了6场诉讼。普通人更可能望而却步,没有向多收费说不的成本和勇气。这也是高速公路方在被法院终审判决败诉后依然“耍赖”,顽固地向过路司机多收费的关键所在。

当前,要想改变“谁打赢官司给谁退还5元钱”这一有些尴尬又荒唐的局面,一是可由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保护组织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样的话,如果法院判决高速公路收费方败诉后,其他消费者可直接依据该裁判,以诉讼方式向高速公路收费方主张权利,减轻消费者成本,让高速公路为多收费承担高昂应诉成本,法院也可就此向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要求其改正。

二是相关部门理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要求当地发改委、物价部门、交通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重新核算收费标准及额度,进而釜底抽薪,从根源上遏制经营者败诉后依然多收费乱象。

高速方败诉后依然多收费事件,多多少少地反映出在高昂的维权成本面前,消费者面对合法权益被侵害时的无奈和无力。要想让消费者在权益被侵害时敢于说不,应做到“一降一升”,即降低消费者索赔成本,提高经营者违规成本。

作为政府定价的高速公路,败诉后依然多收费,“吃相”太难看。一句话,当初这个收费标准是谁核准的?要回到这个关键问题,监管部门应积极介入,全面查清多收费、乱收费的问题,重新核算收费标准。这应该是最有效,也最可行的解决之道。
返回腾讯网首页>>

责任编辑:javierwe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