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政变史话23—1

 钟家台 2017-12-26

中国古代政变史话231

屈死的尚书令

崔慧景本来早就有反叛之心,一听此言,正中下怀,便决定起事。大军在越过广陵几十里的时候,崔慧景召集麾下诸将,对他们说:“我受三帝(指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厚恩,当顾托之重。如今幼主昏狂,朝政坏乱,国家危在旦夕。我深感责任重大。今日乘此大军云集之机,欲与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君意下如何?”

诸将纷纷响应。于是,崔慧景回军向广陵进发。

广陵守将崔恭祖,是崔慧景的族人。他魁梧骁勇,气力绝人,作战经验丰富。见崔慧景率军到来,便与副将萧寅商量。萧寅知道崔恭祖已与崔慧景暗中通气,便对他说:“废昏立明,人情所乐。我们应当响应崔将军。”于是,二人打开广陵城门,迎接崔慧景入城。

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以整顿队伍,然后派崔觉和崔恭祖率精兵八千人向京口进发。

叛军很快兵临京口城下。萧宝玄本来和崔慧景相约一同起事,此时见崔慧景兵力不多,又中途变卦,杀掉崔慧景派来的使节,派兵坚守城池,抵御叛军。

两军在京口相持数日。叛军越聚越多,攻势越来越猛,京口眼看支持不住。这时,萧宝玄的亲信柳澄对他说:“崔将军威名久著,素称善战,且废昏立明,人心所向。今以乐归之众,挥师南下,大王以京口区区一城相抗,无疑以卵击石。况且我们与他先已有约,已成唇齿之势,如今中途反悔,于道义上也说不过去。不如与崔将军合兵一处共举大事。”萧宝玄点头称是。

当夜,萧宝玄令人登上京口城内的北固楼,点燃上千支蜡烛,以为烽火,大开城门,放崔军进城。崔慧景随即拥萧宝玄为主,向建康进发。

肖宝卷闻讯大惊,急派右卫将军左兴盛总督京城附近水陆各军迎击崔慧景。左兴盛以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阁将军徐元称等六将为先锋,屯驻在建康北面竹里城对抗崔慧景军。

萧宝玄写信给张佛护说:“寡人自京口还朝,将军为何执意阻遏?”

张佛护回信说:“小人世受国恩,每思图报。今受命在此戍守,自当尽职。殿下还朝,但请通过,小人怎敢阻遏?”于是,他舍萧宝玄于不顾,率军迎击崔慧景军。

叛军前锋崔觉、崔恭祖二人,都是骁勇善战之将。他们所率士兵都是一色轻装,也不埋锅造饭,只以几只船装载酒食以为军粮,置于长江之上。令士卒轮番作战,饥饿时自取船上酒食,故此行动迅速。每当城内炊烟升起,他们便督率士卒尽力攻打,闹得官军连饭也吃不上。官军又饥又困,士气大落。徐元称等想开门投降,张佛护执意不从。

四月十二日,崔恭祖率众大举攻城,很快将竹里城攻陷。张佛护匹马落荒逃走,被叛军追上杀死。徐元称临阵投降,其余四将全部战死。

萧宝卷又命中领军王莹都督诸军,在建康城外的湖头抵御叛军。王莹将部下几万人分别驻扎在交通要道上,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两军相持数日,叛军不能向前移动一步。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有一个名叫万副儿的猎户前来献计,说蒋山附近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建康。崔慧景大喜,重赏猎户。他派崔恭祖率一千余名精兵,乘夜从蒋山攀援而下,直抄官军后路。天明时,两相夹击,官军大败。王莹乘船从水路逃回建康。

后来,萧宝卷又派右卫将军左兴盛率军三万,出建康北篱门迎敌。两军刚一接触,官军便被杀得大败。左兴盛单骑逃走,被叛军杀死在一条船上。

不久,建康附近的东府、石头、白下、新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为军事及交通重地)等城皆为叛军所攻克,台城也被重重包围起来。崔慧景的势力达到最盛阶段。

然而,恰在此时,局势发生了两个变化,使萧宝卷又一次躲过了灭顶之灾。

其一,叛军内部出现了诸多矛盾。

陈显达起事时,萧宝卷曾下令诸王入宫。巴陵王萧昭胄(竟陵王萧子良子)接受永泰元年时的教训(永泰元年王敬则谋反时,齐明帝曾召诸王入宫,欲加以杀害,后因故停止),与其弟萧昭颖假扮僧人,逃往江西。崔慧景起兵后,萧昭胄兄弟前来投奔。崔慧景本来对萧宝玄出尔反尔就心怀不满,当时拥立他,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见萧昭胄前来投奔,便有意改立萧昭胄为主。但崔慧景的这个主张,却引起了崔恭祖、柳澄等人的反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