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叛臣挟持、遭暴君萧宝卷惦记,何点如何逃出生天,又为何淡泊归隐?

 读史思悟 2021-01-08
老将反叛
500年,沉迷潘贵妃“步步生莲华”的南齐皇帝萧宝卷接报,60多岁高龄的刺史裴叔业竟投降了北魏,急忙派出同是60多岁的崔慧景平叛。谁知崔慧景出发不久也举起了反旗,回身朝着京城建康猛攻过来。显然,这是萧宝卷即位后昏庸暴虐、滥杀重臣招致的恶果。

潘贵妃被萧宝卷誉为“步步生莲华”
崔慧景是自刘宋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的老将,麾下兵强马壮,更有崔恭祖等宗族名将,实力强悍,很快便大败朝廷军队,兵锋直入玄武湖南边的乐游苑,把宫城团团包围。堂堂大齐皇帝萧宝卷,一下子沦为了“瓮中之鳖”。
眼见胜利来得如此容易,崔慧景开始飘了。他出身士族名门清河崔氏,早年又曾在国子监学习,身上自然少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范儿”,不仅擅长玄学,还对佛学有所研究。他喜好清谈,却苦于缺少“知音”,便想到了一个人。

隐士何点
此前,崔慧景的同事萧衍有个好友名叫何点。此人出身世家名门,不但容貌清秀,还有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口才。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此人不慕名利,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是一位淡泊的隐士。崔慧景想要与他结交,也屡屡被拒绝。
现在崔慧景围困京城,兵威正盛,天下权柄好似唾手可得。在找不到清谈对手的时候,他又想起了何点这位隐士,强行要他来到军中。何点无力反抗,不得不进了崔慧景的大营。

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流行
到了叛军之中,何点发现崔慧景把大军中枢指挥部设在覆舟山下的法轮寺里(遗址在今南京九华山附近),围城攻势减缓,而且此人志得意满,爱好清谈,恐怕不能成事。为求自保,他便投其所好,与崔慧景每天在玄学、佛学等领域高谈阔论,但从来不讨论军政大事。
久而久之,两人聊得火热。在胜利后拥立谁为新君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崔慧景有了“知己”,竟然将军务大事抛在了一边,专心搞起了茶话会。此时他的部下崔恭祖与儿子崔觉争功夺利、矛盾重重,他非但没能调解,还无视崔恭祖提出的合理建议,一味偏袒崔觉。

荒唐落幕
崔恭祖空有进取之心,却被崔慧景压制,此时又见这位“主公”沉迷清谈,更是恼火。在朝廷援军赶来之后,崔慧景更是不准崔恭祖建功,只派儿子出阵。结果,崔觉所部大败而归,此前的大好局面顿时蒙上了一层阴霾,崔恭祖更是感到前途堪忧。
量变引起质变,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从天而降”。崔恭祖抢到了太子宫里的美貌舞女,还没来得及享受,却被崔觉强行夺走。这些天积蓄了太多怨愤的崔恭祖终于爆发了,当夜便拉着崔慧景部下的勇将刘灵运归降了朝廷。

南齐内乱频仍
两员骨干投敌,崔慧景部众顿时军心大乱。朝廷军队乘势反攻,平定了叛乱,将崔慧景、崔觉、崔恭祖等人一网打尽。就这样,一场高歌猛进的叛乱在12天的建康围城战之后,以啼笑皆非的方式落幕了,偏袒儿子、清谈误事的崔慧景可谓是一手葬送了好局。

死里逃生
事后,南齐皇帝萧宝卷得知何点与崔慧景“交情匪浅”,认为这位隐士不为朝廷效命,却投靠叛军头领,应该“明正典刑”。眼见何点要人头不保,守城功臣萧畅站了出来,对萧宝卷宠臣茹法珍说:“何点如果不拉着崔慧景一起侃大山(转移注意力),时局发展就难以预料了。从这一点看,还该封赏何点呢!”
萧宝卷听了近臣的转告,放了何点一马。此后,何点过着隐士的生活,直到68岁与世长辞。他对崔慧景的虚与委蛇固然巧妙,但也未必像萧畅所说的那样有“用计”的成分,只是一种无奈的自保手段罢了。

被暴君萧宝卷惦记上不是好事
事实上,何点没有选择乌烟瘴气的南齐朝廷,更没有选择内部矛盾渐渐积累、主帅不思进取的叛军,却仍然受到牵连,险些被萧宝卷处以极刑。幸好,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名声和人脉,从暴君手上逃得了一命。

结语
后来,萧衍灭掉南齐建立梁朝,想让何点出来做官,却依然被他拒绝。想来,这位隐士除了受到儿时父亲杀害母亲的惨剧影响之外,也是看透了南朝庙堂的动荡与混乱,对那个内乱不休、礼崩乐坏的时代寒了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