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抑郁症患者, 一次谈话便可疗愈?真相原来是这样……

 长沙7喜 2017-12-26

愿天下没有难做的教育,

愿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

愿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好孩子, 

愿天下孩子都有一双好父母。


无数年轻人眼中那个“马爸爸”,如果当初放弃了梦想,这大概就是他现在的样子吧?(图片来自网络)


(一)   

有多少好孩子,被贴上了“坏”标签? 


1


一位妈妈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儿子班上组织了一次亲子户外活动,有一个女孩那天早上可能是心情不好,跟妈妈到了活动场所,就躺在地上发脾气,怎么都不起来。


妈妈蹲下来说了很久,还是不肯起来,妈妈最后的耐心也几乎耗尽,只能强行把她拉起来。


中途休息的时候,就听到另外一位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还这样,那就是个坏孩子了,就像你那个躺地上的同学一样。”


这两个孩子,都已经被打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事实上,孩子也许就是情绪还不知道如何控制,也许是家庭教育中大人的一些问题折射到了他们的身上,比如他的规矩意识如何?不满情绪的表达方式如何?


这些都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

2


记得有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一所幼儿园的故事。里面有一段情节让人记忆深刻,小主演方枪枪和女同学陈北燕玩过家家,方枪枪脱下陈北燕的裤子佯装给她打针。


李老师发现后,大声斥责,方枪枪受到了惊吓。虽然平时调皮捣蛋也会遭到训斥,但这次老师眼里的嫌恶和鄙夷让他惊慌失措。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却不知道究竟错在哪儿。



其实幼儿园的孩子相互之间玩过家家游戏非常正常,而不存在所谓的“耍流氓”。但在老师眼里,坏孩子方枪枪的行为就是耍流氓,结果把孩子之间很纯真的游戏当作罪恶的行为。


这是谁的错?


3


那些父母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内心都是怎样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是被打上“坏孩子”标签的孩子,就算做对了也没人相信,没做错却被人说错了。


孩子的自我认知,离不开外界的评价,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当一个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悲剧命运就开始了。 


有一位朋友曾说,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能省吃俭用,穿得很破烂,加上很调皮,成绩又不好,在学校被打上了“小气鬼”的外号。


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丢失了两块钱,很多同学都觉得是他拿的。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老师竟然也觉得是他拿的,站在讲台上,看似跟全班同学说,实际上是盯着他:“哪位同学拿了钱?穷点没关系啊,要有骨气,不能小偷小摸。”


因为一个又脏又穷,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往往是老师眼里的坏孩子。


他说自己当时真的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平生第一次觉得很难受,被冤枉的感觉。


后来他回到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什么话也没说,给了他两块钱,要他还给同学,他死活没有同意。


从此他不再信任身边任何人,书也没用心读,因为他觉得自己不管怎么说,怎么做,都没有人听,更没有人信。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地防备着,至今都没有安全感。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

13岁初中女生离奇坠楼身亡 留下心酸字条家人泪崩

湖南经视2017-12-25 14:30:599303评

13岁少女离奇坠楼 留下字条令人心酸   现场视频

13岁的小蕊在长沙某中学就读,上周五下午三点左右,她离开了家,家人寻找一夜未果。没想到第二天接到警察的电话,说孩子从30楼坠下身亡。

家人介绍,小蕊平时性格开朗,是班干部,喜欢表演的她,还主持过各类活动。而小蕊的突然坠楼,家人怀疑与她遭遇的一件事有关:“同学说掉了钱,老师带着同学调监控,在监控里看见侄女(小蕊)翻过同学衣服”。当时老师并没有公开点名,但奇怪的是,消息还是传开,聊天群里、同学之间也开始讨论起了小蕊。

周五下午,小蕊将身上的零花钱买了各种零食放在弟弟的房间门口,趁家人不注意,突然出了门,一夜未归。第二天便发现了她的尸体和身上的纸条,她在纸条上写道:如果哪位好心人发现了跳楼的我,请帮我打下面的电话,告诉他们我已经死了。


(二)          

一个中度抑郁症患者, 为何一次谈话便可疗愈?      


本文要重点讲述的,是一个被贴上了“抑郁症”标签的孩子,是怎样通过“一次谈话”而疗愈的故事。


小杰是某市高三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准备报考美术类专业,所以,本学期开学后便没有去学校上学,而是来到东莞爸爸妈妈这里,爸爸妈妈给他找了个美术老师指导他学画画。然而小杰上了三天美术课便没有去了,理由是:美术老师太严格,他受不了,而且他觉得靠自己的功底,可以在家自学。


然而,自暑假以来三个多月,他仅仅画了五幅画(在老师那里三幅,在家画了两幅),其余的时间他白天在家睡觉,晚上便上网聊天玩游戏,往往三四点钟才睡觉,第二天十一二点才起来,吃过午饭又继续睡,也不跟家人交流。


10月30日,小杰妈妈找到我的时候,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而来的。因为她在一个朋友圈看到我几篇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文章,所以想找我聊一聊。


据小杰妈妈介绍,他们父母曾带小杰到广州某大医院心理科咨询治疗,心理科医生诊断小杰患有中度“抑郁症”,但治疗了将近一个月未见好转。后来他们听朋友介绍,找到了中山一个有名的心理医生,交了十次的咨询费一万元。因为一起交十次可以送两次,他们每周过去咨询一次,但已经去了七次仍然不见起色。


小杰妈妈跟我交流的时候,多次流露出“顺其自然”、“我们已经放下了”等思想状态,不知他们所谓“顺其自然”、“已经放下了”,潜意识里是否已经接近于“放弃”了?


我告诉她:如果你们想治好小杰的“病”,首先要把你们给他贴的“标签”给撕掉,把他看做一个“正常孩子”。因为他会出现这些现象,一定有原因。从某个“原因”一定会得出某个“结果”,这就是“正常现象”了(必然会发生的,不就是“正常现象”吗?)所以我给他们设计了四个步骤:


(一)先把你们给他的“抑郁症”标签撕掉,而且必须是从心里撕掉,把他看做一个“正常孩子”;

(二)从家庭环境和你们教育方式找出原因;

(三)多陪伴他,找机会多跟他交流;

(四)想办法“融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心里的想法,激发他的梦想。


据小杰妈妈介绍,小杰奶奶也跟他们一起生活,奶奶平时看到小杰一些“不好的表现”经常会批评指责他;小杰爸爸工作忙,很少跟孩子交流。小杰从小还比较听她的话,但自从上高中以来就基本无话可说了,所以也不知道他现在心里的想法,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梦想。


小杰妈妈说,她也曾试图多跟孩子交流,也曾为此参加过一些父母学习平台的学习,然后回到家就去尝试,但都效果不佳,仅仅是孩子跟她不那么对抗了,但还是很少跟她交流,所以就无法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很多家庭,孩子上中学后,父母和孩子便越来越无话可说了,这是很多家庭教育悲剧的根源,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


安排了这四个步骤,我告诉小杰妈妈:从今天起利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我每天发一两篇文章给你看,你看后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一两周后邀你先生一起过来,我跟你们先聊聊,商量好一个步骤,然后你们把孩子带过来我跟他聊聊,之后你们照我教你们的方法去做,相信会有好结果。


于是,从30日起,我每天发两篇文章给小杰妈妈,小杰妈妈也很用心,每天都有反馈看后的心得。下面是几个主要心得:


1、看了《家庭教育特别思考:我们到底爱哪个孩子?》,小杰妈妈告诉我:

看了您这篇文章,回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真的像您所说:我口口声声爱孩子,可我却爱“理想中”的孩子,导致现在孩子离我越来越远。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我想孩子就会靠近我。


2、看了《好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小杰妈妈告诉我:

相信孩子是最棒的。以往,我是嘴巴相信孩子,心底却怀疑孩子。我孩子也直对我说:我很讨厌你们怀疑我,真烦。可我却领悟不到孩子说的话。今天,看了您这篇文章,终于开悟了。


3、看了《融进去,诱出来,宏图兄弟争当齐天大圣》,小杰妈妈告诉我:

看了此篇,我越来越觉得父母不学习会毁掉下一代。我很庆幸有位林老师天天引导我学习,受益的是几代人。感恩您林老师。


4、看了《孩子为什么叛逆?答案在这里(之)》,小杰妈妈告诉我:

在孩子上高二以前,我是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常常我说一孩子不能说二的那种,在这期间孩子也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孩子还怀疑是不是我生的,我意识到了自己有问题很严重了,就不断寻找父母学习的平台。我慢慢改变自己,孩子才慢慢的靠近。是的,我很多时候都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没有换位思考。这几天通过您的引导,我感觉开悟了。


5、看了《好父母,学会为孩子点亮心灯》,小杰妈妈说:

看完这篇,我回想起以往孩子的成长,我从来没有为孩子点燃心灯,导致现在孩子没有梦想及理想,比如现在画画都没动力。我终于理解您说的那句话:孩子的问题一切在父母的问题。

我说:孩子教育其实很简单:不断为孩子点亮心灯,照亮孩子未来的路,然后扶上马,送一程。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在旁边做一个会鼓掌、会喝彩的观众就行了!哪里需要那么多操心、忙碌和焦虑呢!


6、看了《分数第三,习惯第二,梦想第一:新一代优秀人才在成长》,小杰妈妈说:

我终于明白我儿子为什么对高考不急,原来他是内心空,我和孩子聊了我的梦想,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我心中没有梦想。林老师,我要如何激发孩子的梦想?

我说: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了解他自己的想法,从他的需要出发:一、呵护她自己的梦想;二、在他自己梦想的基础上为他“放大梦想”;三、时机适当的时候,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你们的期待激发他的梦想。把这篇文章再认真看一两遍,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11月8号晚上,小杰妈妈问我,可不可以什么时候带孩子过来。我说,最好你先和他爸爸一起过来,我们先通个气,之后再带孩子过来。


我们交流过之后,11月12号晚上,他们一起把孩子带过来了。我让他们从孩子已经画好的画里,找了一幅孩子自己最满意的带了过来。


于是我从孩子所画的画谈起,先谈了他这幅画的构思、创意、优点等等,然后我问他,既然你喜欢画画,你知道国内外哪些有名的画家?


他谈到了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还有国外的达芬奇、梵高……


于是,我又跟他谈这些画家,谈梦想,并且让他想想:当你梦想实现后,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包括给你自己、给家人带来的好处,以及给国家给社会带来的好处……


感觉得出来,小杰谈得很兴奋……


同时我告诉他,可能是你在家呆的时间多,晒太阳太少,你的脸色有些苍白,建议你明天开始,每天上午十点前起来晒二十分钟太阳……小杰也很乐意地接受了。(为什么要建议他十点前起来晒太阳?一、最主要目的是要他早起;二、那时候天热,十点后一般人受不了;三、我告诉他:上午的时间,正是太阳上升的时间,我们能从太阳光那里获取“上升”的能量。)


第二天,小杰便画了两张画。不过还是十一点多才起床,当天没有去晒太阳(当天阴天没出太阳。因为没出太阳,小杰妈妈也没有叫他要早起)


直到11月17号,小杰妈妈才告诉我,小杰十点前开始起床了……


十天后,11月27日,小杰妈妈告诉我,孩子很积极向上了……


而且,小杰妈妈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三)   


写到这里,跟家长们提几个建议:


1、一定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要贴,也要贴“好”的标签。


2、就算孩子出了一些问题,也要先把他看做“正常孩子”,想办法多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找出孩子出问题的原因。


3、多理解孩子,多找机会跟孩子交流,同时父母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方式要尽量一致,父母之间尽量多沟通(特别是父亲尽量不要缺席,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观念不一致!


4、要学会“融进孩子的世界”,找准机会激发孩子的梦想。当孩子有了梦想之后,做父母的便会越来越轻松!


怎样激发孩子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