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单于这个称谓在匈奴过后就没人用了?

 与春天同行 2017-12-26
单于这个称号在匈奴以后不是没有人用,而是有人用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匈奴帝国时代完全不能比,特别是和秦汉时代的匈奴单于的地位没法比。换句话说,匈奴以后虽然还有民族在用单于这个称号,但是这一称号已经不再有最高首领的意思,特别是游牧民族的最高首领的意思。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竞争上,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民族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被中原汉人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战胜的过程,单于是匈奴人的最高首领,单于在匈奴语里面是很高贵的词汇,跟汉人的皇帝一样,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帝国荣耀,单于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就是天,孤涂是儿子的复数形式,后世蒙古语天被叫做腾格里,在秦汉时代匈奴帝国的强大,使得“单于”这一称号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跟中原地区汉文的“皇帝”并驾齐驱,这一称号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事实上,匈奴衰弱以后,新兴的乌丸、鲜卑等族的首领最开始也以单于自称,但是单于称号的这一尊贵地位,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在与汉帝国的竞争中,匈奴最后败下阵来,连带着使的匈奴单于这一北方游牧民族最尊贵的首领称号变成了比“皇帝”低一等的称号,东汉初年统一的匈奴帝国崩溃,南匈奴投靠汉朝,逐渐成为接受了汉帝国在监管,这样南匈奴的首领“南单于”渐渐就成了汉帝国皇帝之下的一个的爵位,南单于的地位从东汉中期开始就不停的下降,东汉朝廷负责处理南匈奴事务的一些官员都可以经常羞辱南单于,这样单于这个称号早已不具有号令北方游牧民族的天下的威望。甚至匈奴贵族自己也并不把成为“单于”当成是最高的追求,西晋末年内迁的到山西的南匈奴人在其首领刘渊、刘宣的带领下起兵反晋,开启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有意思的是,起兵之时,做为匈奴旧贵族的刘宣打出的口号是“恢崇单于”,但作为匈奴人新英雄的最高首领刘渊,却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单于”,刘渊的口号是“帝王岂有常哉!” 他的目标不是要当一个匈奴人的单于,而是要当天下人的皇帝。刘渊在建国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中原王朝的一套政治文化礼仪系统,建立的是一个中原王朝式的国家,而非以匈奴的传统文化来建国,刘渊建立的新国家的国号不但叫汉,而且最初他自称的称号也为王,后来称皇帝,“单于”在他这个新国家中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爵位,通常由太子或最有实力的亲王担任,秦汉时期和皇帝对等的单于到这个时候彻底变成了下皇帝一等的称号,同一个时期,东晋政府也常常用单于这个称号去册封从属于他的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比如说鲜卑的慕容皝、西羌姚氏等人,这意味着无论是汉人还是北方游牧民族都已经接受了皇帝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单于最终被皇帝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新兴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最高首领自然也不会再使用“单于”这个低人一等的称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