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山湖微波 2017-12-26

一、设计说明

《先秦诸子论著选读》选取了《论语》、《孟子》、《老子》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组成系列专题。《论语》中多次提到“仁”,但孔子对“仁”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是从伦理、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选取其中九则关于“仁”的语录,从头到尾按顺序给学生讲“仁”稍显零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政治、道德和伦理三方面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仁,我们如何能达到仁的问题。“孝”是孔子仁学的重要思想,课文中没有提及,在实际教学中,将增加孔子对“孝”的看法。每方面都将结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共鸣。对当今学生而言,除了要了解孔子“仁”的思想,更要学会将“仁”作为修身处世的准则,践行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展开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翻译全文。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

2.理解论语中仁——恕、礼、勇和孝的内涵,并联系现实生活。

3.辩证的看待孔子仁与礼、爱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全面了解“仁”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生活,用“仁”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从“仁”字的甲骨文中分析“仁”的内涵:仁,亲也。从人,从二。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状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有“仁”。

2.第二、第五则材料,都是从哪个角度写孔子的仁的?结合生活实例谈你的体会。

明确:第二、第五则从“恕”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仁,属于道德范畴,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例很多,例如:不喜欢被人嘲笑,因此也不要嘲笑别人等。

3.孔子除了回答什么是仁,也回答了如何能达到仁。

①第一则从哪个角度阐释仁?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仁与礼二者关系的看法。

材料:

孔子非常强调礼治,在政治方面,他要求统治者齐民以礼,要求人人守礼。先秦人所谓礼有两个含义,一是社会制度,如赋税、等级制度等,二是婚丧等仪式,孔子所谓礼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的是维护分封、世袭、等级制度。这三种制度确定了贵族有种种特殊权利,孔子基本上都予以肯定。

——高亨《孔子思想三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明确:这则孔子从政治统治角度阐述仁,并回答如何达到仁。引高亨对孔子仁与礼的评价与借《论语.八佾》中的一则,穿插孔子的礼制观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孔子的仁与礼。孔子通过以仁复礼的思想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应辩证的看待,他的仁礼思想对当今社会还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问题属于开放式回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②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否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明确:此问意在让学生结合实际,从小处观照自己的言行。

4. ①对于资质较高的颜渊,孔子做出了克己复礼的以为仁的解释和四个非礼的要求,对于资质平庸的樊迟,孔子又是如何解释仁的?

明确:重点分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一句, 材补充料:

孔子所讲的爱,是一种封建意识形态,是和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联系在一起的。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②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孔子的“爱”,当今时代孔子的仁愛观在哪些方面仍具有借鉴意义?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此题是开放题,重在让学生结合时代、自身需求完善自己的仁爱观。

第二课时

孔子对于子贡的问题,对仁提出了什么要求?分析第五则。

明确:重点分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比较。结合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阐述在某种程度上帮人也是帮己的道理。

2. ①除了从自己,他者角度探讨仁,孔子还从天下、生命的角度去思考仁,分析第七第八则。

明确:属于道德中“勇”的范畴。“杀身成仁”比“以天下为己任”要付出的更多。

②回想自己了解的仁人志士,哪些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哪些做到了杀身成仁的,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青少年如何做到“勇”?

明确:有文天祥、杜甫等人。作为青少年,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3.承担应有的责任其实并不痛苦,海德格尔曾说:一切伟大的事物都基于这么一个事实:人有一个家并深深的扎根于自己的传统之中。我们的传统即我们的小家和大家。孔子的仁是一个多面体,包含很多内容。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强调的 “孝”。材料: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

——《论语。阳货》

你如何理解这则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与父母长辈相处的相处过程中是否足够耐心?

明确:孔子的孝属于伦理学范畴,结合实例谈与父母的关系,意在让学生借此反省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方式。

4.结语

读《论语》,我们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虽然孔子提出来的处世的境界太高,我们很难达到,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尽量向它靠拢,在世俗的尘世当中,坚守一份心灵的净土。当我们相信仁爱并努力去追求时,我们也会变得美好,达到“我欲仁,斯仁至矣”。

5.作业

①看《论语》,从中找出孔子还从哪些角度阐释“仁”?并加以理解。

②结合所学和自身经历,谈谈自己与朋友、父母的相处过程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作者简介:

韦冬妮(1994-),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