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新教材培训丨文言文阅读教学

 豫语乡音 2020-09-28

[案例]

《郑人买履》教学过程概述

一、课堂导入:猜谜语。

二、诵读课文,识记字音,培养语感:

三、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

四、再次诵读,注意看注释,了解作者韩非子及其思想观点。

五、对照注释,口头逐句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六、再读文章,检测反馈。学生个别回答,再展示全部译文。

七、分组讨论探究,揭示寓意。

八、练习巩固(投影演示重点字词句)。

九、介绍《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十、先背诵课文,后检测。

这是学生第一次全面地接触文言文,该怎样让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是要费一番心思的。

    语文的听说读写,“思”是总开关!(洪宗礼)

1)降低难度,深文浅教,让学生理解、亲近文言文?

应试思维,机械训练,立竿见影?

2)课程意识,课标要求,编写理念?

不顾课程,没有目标,照抄照搬?

不求系统,不求面面俱到,不脱离语言运用。(黄厚江)

3)如何感悟,如何运用,新旧衔接?

简单灌输,死记硬背,只管应试,不问实效?

4)君子爱分,取之有道;道术统一,是为有效!

履:艰难  行职责 新 

操:操之过急  作手柄 行  早

宁……无(不)……:  为玉碎,为瓦全

                      吃鲜桃一口,吃烂果一篓

                      为百夫长,作一书生

[案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生平、地位和影响,懂一点孔子的儒家思想、仁学理论和教育原则

2启发学生领会践行课文中关于为学为人的至理名言,为修文修身奠基。

3.引导学生正确解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领略鉴赏《论语》自然亲切、简洁含蓄、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以喜爱之情将课文熟读成诵

【目标设置的顺序?表述如何做到规范、科学、合宜?!】

二、学情分析

经历小学阶段少量文言文学习,学生们已经叩响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之门。他们很可能激发出读经诵古之趣之乐,但也有可能产生文障字碍之忧之惧。因而教者须注意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给其以学习的安全感和自由度。故而,讲析宜深入浅出,导思宜循循善诱,练习和考试宜降低难度,以助其较为顺利地迈入古代经典文学之门。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弄懂弄通这十二章《论语》,吸收其精髓,并能实际运用。

四、教学难点

具体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课文各章论述角度及主旨。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引领学生走近孔子,走进《论语》;指导学生通过解译,读懂《〈论语〉十二章》。

【是条件,还是目的?】

二、教学过程

(一)简介论语、孔子导入。(略)

(二)借助注解,逐章解译。

每章提问——形成正确答案——朗读(提名读、齐读,点评指导)。

随机穿插字词、句式教学。

翻译要求:尊重原意,连贯通顺。

第一章

1.“说”yuè,同“悦”,喜悦;“不亦……乎”委婉反问句式。

时习之    人不知不愠    温故知新

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而”的作用?   表顺承关联。

3本章怎样翻译?

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

第二章

……

第十二章(略)

(三)互动研读,自我练习。

师生、生生讨论,扫除字词障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求每个学生都能顺畅翻译,流畅朗读。

(四)延伸课外,学而时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让学生温故知新,精读课文,找准各章论述角度,领会其主旨,体会其语言特色,运用其思想精髓。

二、教学过程

(一)提名背诵课文,点评:要正确,还要有韵味。

(二)研探课文内涵。

1.讨论概括每章大意,揭示其论述角度。

第一章:学、习结合,互相学习,谦逊自持。角度:为学为人方法态度。

第二章:温故知新,方可为师。角度:为学方法。

第三章:严于自我省察,诚信待人,尊崇师承。角度:为人为学态度;

……

十二章:(略)

【结论大致如此,但学生习得的策略呢?备课,除了备“结论”,更要备活动/实践,要“目中有人”!】

2.讨论归纳课文主旨。

课文多角度选辑论语,启发、引导人们科学为学,高尚为人。

(三)鉴赏课文表达。

 1.提问:你觉得课文语言有怎样的特色?为什么?

【文言文的语言特色,高中生尚且头大,何况初中生乎?】

2.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如何?

比喻  排比反问  顶针  对比

【值得分析,但该如何体现“随文而学”,突出学生的实践感悟?或稀释分解到今后的教学中?……】

(四)畅谈学习心得。

(五)成语寻源

成语是汉语中固定化的词组或短句,四字居多。让学生据此在课文中寻找成语。

旧: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不耻下问

新:温故知新从心所欲三十而立、不堪其忧、曲肱而枕、择善而从、博学笃志等。

【以旧带新,由成语导入,由成语解读词句,进而以逆其文,以逆其志?!】

(六)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培训感悟

1)文言文 VS国学?  (替代?兼容?灌输?渗透?)

2)文言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难易度的把握!(词句解释不可求之过甚!)

3)文言文不仅要讲,也要看(目识),学会看注释、看文段!

(允许误读,允许反复,允许自查自纠)

4)文字 文章  文学  文化   (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5)如何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课堂建构的重中之重!

(要研究答案,更要研究路径)

6)“翻译”,说法一致,但操作各有千秋,高下亦有天壤之别!

(如何训练是关键!)

7)诵读(吟诵  朗诵)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诵读:

一读:读准!(字音、字形)

二读:读顺!(重读、停顿、对称)

三读:读溜!(一气呵成,快而不失节奏)

四渎:慢读!(心情、情境)

五读:默读!(背诵)

六读:讲读!(精要句子解说)

《陋室铭》《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品味:

从对称的句子入手(培养语感)

从熟悉的词、句入手(看学生的积累)

从题目入手(突出文体)

从似是而非处入手(懂——不懂——似是而非)



识码关注  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