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究竟是不是癌?

 心如止水书屋 2017-12-26

2016年4月17日,网上先后出现了可以被称为“刷屏”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今往后,有一种甲状腺肿瘤将不再被认定成癌症》,另一篇是《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此不再被认定成癌症》。这两篇文章一出,很快就被质疑,乃至反对。尤其是甲状腺外科的专业医生、病理科医生,他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目前有关甲状腺肿瘤(主要是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研究动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是非常客观的,真实的,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本文将将以比较浅显、通俗的语言,对滤泡型甲状腺癌到底是不是癌,做出自己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了解一下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细胞来源分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C细胞。约95%甲状腺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约5%来源于滤泡旁C细胞。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有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滤泡状甲状腺癌(FTC)、低分化型甲状腺癌(PDTC)和未分化甲状腺癌(ATC)。其中,PTC和FTC传统定义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来源于滤泡旁C细胞,的甲状腺癌称为甲状腺髓样癌(MTC)。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以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又有一些亚型,如高柱状型、滤泡型等。文献报道,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只占全部甲状腺1.8%-7.98%。

其次,需要我们来了解一下对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的认识和深入研究的过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最早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发现,由于它具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的特点、加之滤泡性生长模式,而被称为 FVPTC。但当时尚未关注肿瘤是否具有包膜、是否呈浸润性生长。后来的研究发现,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又分为包裹性(非浸润性)与非包裹性(浸润性),前者预后较好,后者预后较差。

2016年4月14日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 了一篇文章(即上述被刷屏的两篇文章的依据),Nomenclature Revision for 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 Paradigm Shift to Reduce Overtreatment of Indolent Tumors。原文明确指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分为两种亚型:浸润性(或非包裹性)(infiltrative or nonencapsulated) 和非浸润性(或包裹性,简称EFVPTC )。

该研究发现,109例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乳头状癌经过10-26年(平均14.4年)的随访,患者皆健在且无复发。

但是,101例浸润性滤泡型乳头状癌经过1-18年(平均5.6年)的观察,12例(12%)发生了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其中的2例死于该癌症,5例发生骨/肺转移。

由此看来,本文一开头提及的两篇网上的文章,关于“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不是癌”的说法完全违背了原文的初衷,是片面和站不住脚的。这种肿瘤实际上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浸润性(非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复发和转移的特征,的的确确就是恶性肿瘤。而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是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由于其治疗效果较好,专家们建议将这一类型改称为具有乳头状核特征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 (简称NIFTP)。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将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FVPTC)改称NIFTP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 还原了非浸润性 EFVPTC 的本来面目,统一了全球对 EFVPTC 的诊断标准,弥合了东西方对本病认识的差异,对诊疗的规范化有较大帮助。

2.反映了医学的发展趋势,即从单纯依靠形态诊治疾病,向结合形态、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综合判断转变。

3.将当前诊断的EFVPTC重新命名为 NIFTP后,屏除了癌的字眼,显著减少了因诊断甲状腺癌而带来的心理影响。

4.除了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外,对于NIFTP患者,在手术上相对简单,术后不一定需要做同位素治疗,减少了不必要治疗和经济负担。

5.对超声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超声医生从声像图上来区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肿瘤。

6.由于细胞核结构相似,细针抽吸活检不能鉴别浸润性还是非浸润性,对病理医生也提出了挑战。

7. 如果超声和病理相结合,也许能够鉴别浸润性还是非浸润性肿瘤。比如:超声上表现为边缘光整的滤泡状肿瘤样结节,细胞学提示为乳头状癌,则需要考虑包裹性滤泡型乳头状癌的可能。

8.关于NIFTP的WHO的标准,目前还只是草稿阶段,对国内(包括东亚)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国内的一组资料(齐鲁医院病理科),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 FVPTC),只占全部甲状腺癌的0.4%(2/503),因此只是一个小众事件。

9.国内对EFVPTC的相关研究还不普遍,对NIFTP的认识,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临床、病理、超声各个相关科室的医生相互合作,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