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光十色的正德颜色釉赏析

 兜破仓穷 2017-12-26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正德篇(九)


    今天一起来看《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正德篇的第四单元 五光十色——颜色釉瓷器,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颜色釉瓷器基本延续之前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时期的部分品种,按烧成温度大致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类。高温颜色釉瓷的烧成温度高于等于1250℃,低温颜色釉瓷的烧成温度低于1250℃。

    从传世和出土情况看,正德朝御窑高温颜色釉瓷有白釉、鲜红釉、祭蓝釉、回青釉瓷等。低温颜色釉瓷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浇黄釉瓷等。其中以孔雀绿釉瓷发色最为纯正,最受世人称道。

鲜红釉盘

明正德

高4.9厘米 口径20.3厘米 足径1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略厚。盘内和圈足内均施亮青白釉,外壁施红釉,足端无釉。红釉发色上浅下深,并伴有积釉、气泡形成的斑点。无款识。

  此盘造型稳重,胎体比当时同式样的青花、浇黄釉盘略显厚重。所施鲜红釉与明初同类盘相比,发色略显不均,是研究这一时期鲜红釉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鲜红釉白鱼纹盘

明正德

高3.5厘米 口径15.4厘米 足径8.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浅弧壁、平底、圈足。盘内和圈足内均施亮青白釉,外壁施鲜红釉,足端不施釉。外壁饰四条白色游鱼,从鱼的形貌可知其品种不一,在鲜红釉的衬托下,四鱼格外醒目。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四鱼纹是明代弘治、正德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其装饰品种有青花、矾红彩、釉里红、鲜红釉拔白等。

鲜红釉盘

明正德

高3厘米 口径16厘米 足径8.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圈足内施白釉,内、外施鲜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仿款。

  此盘所施鲜红釉发色略浅,釉色随形体起伏亦略有深、浅变化。

  “鲜红釉盘”我们常称作窝盘,像鸟窝一样,窝盘从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都有烧。这个盘子的造型、底足的处理能够看出跟其他署正德款的窝盘是一样的。这次展出的三个盘子底足处理都是一个风格,这就是类型学的方法排比出来的,圈足内墙都很直,外墙稍微带一点弧,和别的朝代底足处理不一样,加上造型,只能是正德时期的。

涩胎锥拱云龙纹梨形执壶

明正德

高10.2厘米 口径3.8厘米 足径5.2厘米

2014年江西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壶身呈梨形,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颈、腹之间置曲柄,圈足微外撇。壶内和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涩胎。腹部锥拱云龙纹,近足处锥拱莲瓣纹,流上锥拱云气纹,圈足外墙锥拱海水纹。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执壶因外形似梨而得名,这种造型的执壶最早见于元代景德镇窑。此执壶涩胎无釉,当为黄地绿彩锥拱云龙纹梨形执壶的半成品。

白釉双耳盘口瓶

明正德

高14.9厘米 口径4.3厘米 足径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束颈、溜肩、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呈三层弧状台阶式,平底。颈部对称置兽头耳。口沿、颈部均饰有凸弦纹。瓶内和外壁均施白釉,釉面滋润。外壁近足处施釉不到底,圈足内不施釉,露白色胎体,局部呈火石红色。

孔雀绿釉碗

明正德

高7.1厘米 口径16.2厘米 足径6.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碗内和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足端不施釉。无款识孔雀绿釉亦称“法(珐)绿釉”“法(珐)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种以氧化铜(CuO)作着色剂、以硝酸钾(KNO3)作助溶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其呈色极似孔雀羽毛上的一种绿色,故名“孔雀绿釉”。孔雀绿釉瓷创烧于北宋、金代北方民窑,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始见于永乐朝,后来宣德、成化、正德、嘉靖朝等均有烧造,但以正德朝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受到的评价亦最高。

  正德时期颜色釉最亮眼的就是孔雀绿,这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碗烧得颜色特别漂亮,胎体也薄,应该是正德早期接近于成化弘治的风格。正德时期这个碗烧比例也最协调,所以人们把这种碗的造型就叫正德宫碗,孔雀绿釉也有暗花装饰,这个碗在靠近足这个地方有暗花莲瓣,锥拱的。这个碗的形体从汝窑就有这种撇口碗,后来成为明清御窑瓷器中最常见的一种碗形,皇上吃饭也用这个碗。

孔雀绿釉锥拱鱼戏莲纹碗

明正德

高11.4厘米 口径25厘米 足径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胎体较薄。碗内和圈足内均施亮青白釉,外壁孔雀绿釉瞎锥拱四鱼戏莲纹。无款识。

  孔雀绿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色釉,清代《南窑笔记》称之为“法蓝、法翠”(即孔雀蓝、孔雀绿)。最早见于北宋、金代磁州窑瓷器上,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始见于永乐朝,以后各朝也几乎都有烧造。此碗所施孔雀绿釉透明度较高,釉下锥拱纹饰清晰可见。

茄皮紫釉盘

明正德

高4.1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胎体略显厚重。内、外施茄皮紫釉,釉面侧视呈现明显的橘皮纹。圈足内施亮青白釉。无款识。

  茄皮紫釉瓷属于低温色釉瓷名品,始烧于明弘治时期,又名“毡泡青釉”,是在以氧化锰为呈色剂的釉料中加入适量碱,加入氧化铁、氧化钴起调色作用,烧成后釉呈现犹如茄皮的紫色。

浇黄釉描金爵

明正德

通高16.5厘米 口横14.2厘米 口纵5.7厘米 足距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爵造型仿青铜爵。口沿外撇,前尖后翘,深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个高足,三足呈四棱形外撇。口沿两边对称置立柱,腹部正面置铺首装饰。

  内、外施浇黄釉,口沿、立柱顶、铺首所衔环和三足均描绘金彩。

浇黄釉盘

明正德

高4.1厘米 口径17.8厘米 足径1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深弧壁、塌底、圈足。内、外施浇黄釉,圈足内施亮青白釉,足端不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浇黄釉碗

明正德

高7.6厘米 口径16.1厘米 足径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底心略外凹。胎体较薄。内、外施浇黄釉,釉面莹亮,外口沿一周釉色浅淡。圈足内施亮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明代黄釉瓷器正德时期烧得其实也是非常漂亮的,到了嘉靖开始就比较重。明代黄釉瓷器第一是弘治,第二就是成化,第三是正德,再就是宣德、嘉靖、万历。


相遇是美的开始,人民瓷坛与您一起品瓷赏画、识人知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