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诞老人说:送你一招,大幅提升血液的抗癌能力!

 一生平安g6f7ov 2017-12-26

记得在中学时,同年级有个同学长了很多痘痘(记得是个侨属)。大家都有些不解,为什么你会长痘痘?

 

上世纪就有人研究,为什么东方民族很少长粉刺。后来发现,这些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很少摄入奶和奶制品。

 

01

 

痘痘又叫粉刺或痤疮,是皮囊过于活跃,分泌太多皮脂,导致皮囊堵塞。最终油脂与死亡细胞堆积造成细菌生长,诱发炎症。


90%的西方人,在青春期都会长粉刺。即使过了25岁,长粉刺的几率仍然大于50%。

 

发表于2012年的一项中国研究收纳了太原、廊坊、海拉尔、淄博、西昌、和焦作市的17345未受试者,发现,一些中国人从10岁就开始长痘痘,直到50岁仍然有发作的。

 

痤疮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8-19岁。在这个年龄段,大约50%的中国青年会出现痤疮。


02

 

根据其发病年龄段,不难猜测,粉刺与性激素有关。但是为什么有人长,有人不长?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涉及4万7千人的研究,发现奶类、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粉别提高患粉刺的风险20%、10%、15%和40%。

 

这个结果不但把粉刺与牛奶关联了起来,还逆天地指出,被认为更健康的低脂和脱脂奶更容易导致粉刺!

 

这下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奶制品,用最严格的分析化学方法检验,希望发现奶制品中与性激素之间联系的蛛丝马迹。

 

果不其然,这些科学家从市面上的奶制品中发现了至少15种不同的固醇类激素(包括性激素)。而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随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依次上升。

 

很可能在牛奶降脂的过程中,牛奶在生产过程中残留下的固醇类激素被浓缩了。


03

 

对奶与粉刺的关系的关注持续发酵。带来了更多的科研成果。研究者发现,不尽粉刺与固醇类激素相关,还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

 

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有一个叫TORC的营养感受器,负责感知细胞环境中营养成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

 

西方式饮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饱和脂肪(动物制品),奶制品,和高甜品。这些饮食因素会提高细胞环境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糖、以及激素IGF-1和胰岛素。

 

这些成分的升高,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这些信号在TORC整合之后引发一连串的生化反应,最终提高了皮脂腺的油脂分泌。

 


04

 

让我们看一个通过饮食调整治愈粉刺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是陕西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琴医师提供的。

 

一位女中学生,15岁开始就长青春痘。之后5年时间中,用了各种祛痘产品,效果都不好,或者当时有效果但很快又复发。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脸上痘痘痘印非常明显。

 

营养师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从小不吃肉,但吃鸡蛋喝牛奶,平素吃精白米面,吃饭油大。

 

之后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停用鸡蛋、牛奶,减少食物中的油量,不吃精白米面,改吃糙米、全麦粉等。

 

奇迹发生了:脸上的痘痘一天比一天少,皮肤一天比一天光,21天后,痘痘全部消失!而且原本很胖的她,21天后体重减轻,腰围变小,恢复标准体重。

 

05

除了粉刺,营养过剩还会导致性早熟、肥胖、糖尿病、癌症、和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


营养过剩是现代社会的通病。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上亏了,于是大量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实际上只要吃饱,获取足够的热量,很难造成蛋白质不足。这是因为谷类天然含有大约10%左右的蛋白质,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谷类就可以满足一个120斤体重的人一天的蛋白质需求。

 

现代人普遍缺乏的营养是微量营养素,比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和植化素。

 

认知的改变是逆转健康问题的关键。当我们调整营养认知,我们会发现,曾经认为不重要的很可能至关重要;曾经认为对我们有营养的,我们不一定需要。

 

 

 

参考文献

J Am AcadDermatol. 2005 Feb;52(2):207-14.

Acta DermVenereol. 2012 Jan;92(1):40-4.

J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2009 May 1;877(13):1327-34.

NielNedley “Proof Positive”1998

Arch Dermatol. 2002 Dec;138(12):1584-90.

Clin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5 Jul 15;8:371-88

记得在中学时,同年级有个同学长了很多痘痘(记得是个侨属)。大家都有些不解,为什么你会长痘痘?

 

上世纪就有人研究,为什么东方民族很少长粉刺。后来发现,这些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很少摄入奶和奶制品。

 

01

 

痘痘又叫粉刺或痤疮,是皮囊过于活跃,分泌太多皮脂,导致皮囊堵塞。最终油脂与死亡细胞堆积造成细菌生长,诱发炎症。


90%的西方人,在青春期都会长粉刺。即使过了25岁,长粉刺的几率仍然大于50%。

 

发表于2012年的一项中国研究收纳了太原、廊坊、海拉尔、淄博、西昌、和焦作市的17345未受试者,发现,一些中国人从10岁就开始长痘痘,直到50岁仍然有发作的。

 

痤疮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8-19岁。在这个年龄段,大约50%的中国青年会出现痤疮。


02

 

根据其发病年龄段,不难猜测,粉刺与性激素有关。但是为什么有人长,有人不长?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涉及4万7千人的研究,发现奶类、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粉别提高患粉刺的风险20%、10%、15%和40%。

 

这个结果不但把粉刺与牛奶关联了起来,还逆天地指出,被认为更健康的低脂和脱脂奶更容易导致粉刺!

 

这下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奶制品,用最严格的分析化学方法检验,希望发现奶制品中与性激素之间联系的蛛丝马迹。

 

果不其然,这些科学家从市面上的奶制品中发现了至少15种不同的固醇类激素(包括性激素)。而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随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依次上升。

 

很可能在牛奶降脂的过程中,牛奶在生产过程中残留下的固醇类激素被浓缩了。


03

 

对奶与粉刺的关系的关注持续发酵。带来了更多的科研成果。研究者发现,不尽粉刺与固醇类激素相关,还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

 

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有一个叫TORC的营养感受器,负责感知细胞环境中营养成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

 

西方式饮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饱和脂肪(动物制品),奶制品,和高甜品。这些饮食因素会提高细胞环境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糖、以及激素IGF-1和胰岛素。

 

这些成分的升高,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这些信号在TORC整合之后引发一连串的生化反应,最终提高了皮脂腺的油脂分泌。

 


04

 

让我们看一个通过饮食调整治愈粉刺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是陕西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琴医师提供的。

 

一位女中学生,15岁开始就长青春痘。之后5年时间中,用了各种祛痘产品,效果都不好,或者当时有效果但很快又复发。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脸上痘痘痘印非常明显。

 

营养师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从小不吃肉,但吃鸡蛋喝牛奶,平素吃精白米面,吃饭油大。

 

之后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停用鸡蛋、牛奶,减少食物中的油量,不吃精白米面,改吃糙米、全麦粉等。

 

奇迹发生了:脸上的痘痘一天比一天少,皮肤一天比一天光,21天后,痘痘全部消失!而且原本很胖的她,21天后体重减轻,腰围变小,恢复标准体重。

 

05

除了粉刺,营养过剩还会导致性早熟、肥胖、糖尿病、癌症、和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


营养过剩是现代社会的通病。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上亏了,于是大量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实际上只要吃饱,获取足够的热量,很难造成蛋白质不足。这是因为谷类天然含有大约10%左右的蛋白质,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谷类就可以满足一个120斤体重的人一天的蛋白质需求。

 

现代人普遍缺乏的营养是微量营养素,比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和植化素。

 

认知的改变是逆转健康问题的关键。当我们调整营养认知,我们会发现,曾经认为不重要的很可能至关重要;曾经认为对我们有营养的,我们不一定需要。

 

 

 

参考文献

J Am AcadDermatol. 2005 Feb;52(2):207-14.

Acta DermVenereol. 2012 Jan;92(1):40-4.

J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2009 May 1;877(13):1327-34.

NielNedley “Proof Positive”1998

Arch Dermatol. 2002 Dec;138(12):1584-90.

Clin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5 Jul 15;8:371-88


写文章半个多月,迎来了第一个节日,祝大家圣诞快乐!


很开心可以以这种方式向每一位关注我的朋友表达祝福和感恩!


每一个评论、留言和转发都让我温暖,让我前进路上更有力量!


希望我也能给你力量!无限感恩!


01

 

十多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们把癌细胞放在培养皿里,然后取不同人的血清滴进去,看血清能否杀死培养皿里的癌细胞。

 

当培养皿里滴入又吃肉又不运动的人的血清,很少癌细胞被杀死;


当培养皿里滴入吃肉但是运动的人的血清,被杀死的癌细胞增加好几倍;


当培养皿里滴入不吃肉而且运动的人的血清,被杀死的癌细胞又进一步增加了好几倍。

从这个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运动和吃素都可以提高血清杀死癌细胞的能力。而且二者的作用是可以叠加的。

 

受到这个实验结果的启发,人们进一步研究了血清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结果:非素食者的血清只能抑制不到10%癌细胞,而素食者的血清可以抑制70%的癌细胞。其抑制癌细胞的能力提高了整整8倍!

从杀死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生长两个角度,我们得出同样的结论:肉食者的血清基本失去了抗癌能力;而素食者的血清有数倍于肉食者血清的抗癌能力。

 

02

 

那么我们需要吃素多久,血清抗癌能力才会大幅提升呢?


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者发现,仅仅三周的素食,就能使血清的抗癌能力成倍地增加。

 

问题又来了:这个实验可是比较同一个人啊!他的基因在吃素前后没有区别。那么吃素到底改变了血清里的什么成分呢?

 

于是科学家取这些受试者吃素前后的血清做对比的生化分析。他们发现,素食后,血清里面IGF-1的浓度降低了。


IGF-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 叫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是肝脏分泌出来的促进全身细胞增殖生长的因子。

既然IGF-1可以促进普通细胞的生长,它也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当它的浓度下降,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这是有道理的。


(解释一下:癌细胞的特点就是没有限制的快速增长;而正常细胞发育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生长了。成人血液较低IGF-1浓度,并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

 

这期间,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传来了一项遗传学研究结果。生活在一个偏远小村庄的居民几乎不得癌症!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地球人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由于一个遗传变异,他们血液里的IGF-1浓度非常低。



从此IGF-1的促癌特性有了强有力的功能上的证据。目前有好几家制药公司都在研发抑制IGF-1的药物。虽然在临床上还没有很大的成功,但是人们通过调节IGF-1治疗癌症的想法仍然没有改变。

 

03

 

关于IGF-1与癌症之间关系有很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著名的哈佛护士研究对近3万3千名妇女的调查发现,IGF-1血浓度最高的一组直肠癌的风险提高76%;

 

哈佛医师研究收纳了约1万5千名男士,发现IGF-1血浓度最高的一组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5倍;

 

一项荟萃分析归纳来自12个国家的17项关于乳腺癌的研究,发现IGF-1浓度最高的女士,乳腺癌风险提高28%。

 

还有很多癌症被发现与IGF-1有关。

 

04

 

那么什么饮食因素会升高IGF-1呢?

 

人们发现,摄入蛋白质会升高IGF-1。尤其是在摄入“优质蛋白”,也就是各种氨基酸都很齐全时,IGF-1升高的更多。


这就好比在各种建筑材料都很丰富齐全的时候,建筑公司就会发出一个信号:“可以盖房子了”。


延伸阅读:癌细胞最喜欢这种氨基酸

 

摄入植物蛋白同样会升高IGF-1,但是同时会升高IGF结合蛋白。IGF结合蛋白的功能是抑制IGF-1。


IGF结合蛋白就好比灭火器上面的安全阀。在安装了安全阀后,灭火器在使用时需要去掉安全阀才能使用,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

 

一项研究比较了非素食者、纯素食者和蛋奶素食者体内的IGF-1和IGF-1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纯素食者的IGF-1水平比非素食者低13%;而他们的IGF结合蛋白的水平则高出20%-40%。

 

值得注意的是,蛋奶素食者的IGF-1和IGF结合蛋白的水平和非素食者没有区别。


这说明,动物蛋白,不管来源于肉还是蛋奶,有同样的促癌特性。



05

 

那么如果已经患癌了,我们能否通过纯素食逆转?

 

克林顿总统的营养顾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Dean Ornish医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把93位前列腺癌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保持原来的美国式饮食;另一组则进行素食干预一年。

 

结果一年后,素食组的血清抗癌能力提高了8倍!同时他们的前列腺癌抗原PSA平均下降4%,没有人需要进一步治疗;


而美国式饮食一组,PSA平均上升6%,有6个人的病情发展加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这项研究第一次通过严格的临床实验,证明植物性饮食可以成功逆转某些癌症,比如前列腺癌。

 

结论


诱发癌症的因素很多,其中饮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许由于其和人类蛋白质的相似性,利用率更高,更加促进生长,动物蛋白比起植物蛋白有更强的促癌特性。


尝试21天纯植物饮食加运动就可以大幅提高血液的抗癌能力。


这一招你学会了么?

 


参考文献:

Prostate.2003 Aug 1;56(3):201-6.

NutrCancer. 2006;55(1):28-34.

J Urol.2005 Sep;174(3):1065-9; discussion 1069-70.

Evid Based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1;2011:529053.

Cancer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Apr;14(4):850-5.

JNCI JNatl Cancer Inst (1999) 91 (7): 620-625.

Lancet Oncol.2010 Jun;11(6):530-42

BMCCancer. 2016 Jul 12;16:453.

Curr OpinEndocrinol Diabetes Obes. 2013 Aug;20(4):307-13.

Metabolism.1985 Apr;34(4):391-5.

Cancer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3;12:84-89.

NutrCancer. 2007;58(1):35-42.

Cancer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2;11:1441-1448.

Pharm Res2008; 25(9): 2097


图文:徐嘉

编辑:闪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