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文化真可怕,可你知道文化是啥吗?孔子说的文化,竟与婚姻有关

 我的书海601 2017-12-26

有人这样解释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束缚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靠谱是靠谱,但似乎和文化沾不上边,那么文化究竟是啥呢?

文化两个字看似温文尔雅,其实骨子里充满了侵略性。文化是可以同化人的,是可以影响人的,在文化面前,人不由自主的会产生景仰,会闭上喋喋不休的嘴。如果这样去理解,那就对了;倘若把文化用一种意向化的场景来表述,它本质上就是一个会让人被同化、产生景仰并闭上嘴的场景。

汉字“文”最初的本意和文字、文学、文艺都没有关系,文的本意其实是纹,就是纹饰,纹络的意思。什么样的情况下回产生纹络呢,只有两种不同的物质产生交错排列,才能产生纹饰、纹络。中国人的祖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依据,探求生命的本源,所谓天人合一。而在自然中,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最为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解释自然,解释社会的本源。

中国最古老、最为经典的典籍是《易经》。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不管什么事,几乎都可以用《易经》进行解释,并说出一番道理。自古至今,研究《易经》的人难以计数,我们熟悉的姜子牙、管仲、诸葛亮、刘伯温、曾国藩都是熟读《易经》的高手,但从古至今,没有人敢自认为读懂了《易经》,包括这些最牛逼的人物。那么,《易经》是什么呢?尽管它浩繁复杂,但它也有源。它的源就是我们汉字的文。

在甲骨文中,“文”字像是一个乌龟壳。不用奇怪,作为象形字,“文”原意就是一个乌龟壳,指的是乌龟壳在火中烧烤后所产生的裂纹。别小看这个裂纹,它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的根源。古代但凡有大事发生,都会占上一卦,乌龟壳上的裂纹往往成为决断的依据。

《易经》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八卦相互叠加排列组合而成。而八卦的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这些组成自然的常见形态相互间交错,发生关系,开花结果,《易经》解释的就是这种交错、关系和结果,并用各种各样的交错、关系和结果解释人类社会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现象。说完了本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文反映的是一个交集,是一个动态的组合现象。

说完文,我们再说化。化这个字的古意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变化的意思。在文化的一词中,前面的文可以看做是一种现象,后面的化可以看做变化,意思是参照自然界两种物质的交错形态,从中得到启发,并产生变化。好吧!你能感觉到文化有多么牛逼,它时时刻刻都要要求你变化,要求你适应。

文化一词最初的完整表述也是来自易经。孔子在概括《易经》贲卦的意思中这样说道: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的上艮下离形象,可以理解成山火正在燃烧,也可以理解成太阳落山。《易经》可以解释自然和人类的所有现象,这个贲卦自然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礼制规定的结婚礼仪中,婚礼必须要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举行,否则就是越礼。其来源的就是贲卦。因为在贲卦中,山代表至刚,火代表至柔,刚柔相济,才能产生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源。事实上,贲卦形象虽然是火烧山或者是太阳落山,但《易经》在解释中,几乎全部用人类之间的结婚来举例子、作说明。显然,以结婚为载体解释的文化,本源就是用柔来衬托刚。没有水的鱼会死亡,没有柔的刚会折断,刚柔相济,方能和谐。

让我们用用白话来翻译一下孔子的话。“子是这样说的:贲,通达。此卦下卦为离,义为阴柔,上卦为艮,义为阳刚,所以说阴柔文饰阳刚,因此“通达”。柔、刚分布,刚为主而柔为衬,所以说“有所往则有小利”。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天下的人。”

说到底,文化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侵略性,因为它代表了自然规律。在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面前,人们必须要遵守,必须要进行修正、改变,才能使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孔 子

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文化下个定义,靠不靠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指的是掌握了客观变化规律,并自觉的依据规律行事后,形成对周围事物变化影响的一种以人和人的思维感知为载体的自然能力。

也许,你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上过名牌的大学,没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但你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你从来不愿意去损害他人、社会,那么你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反之,即使你学富五车、家财万贯、权倾天下,倘若你的存在是危害天下、危害他人,那么你也是一个没文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