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昵称50949421 2017-12-27

出处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篇》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相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在诸子百家的作品里,最有文采的当推《庄子》,最善用比喻的当推《荀子》,《论语》好像只能以思想深刻取胜,在形象性上很少问津,但这句话中比喻之巧妙、贴切,非一般文人能企及。要理解它的精妙处,必须把握“不及”的含义,这两个字不是一般的否定词组,而是一个形象的喻体,需要我们从下句“见不善如探汤”中的“探汤”两字上去寻求其真面目。“汤”,热水,“探汤”就是接触到热的发烫的水。这后一句的意思是“见到恶人、坏事,就像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那么与它相对应的首句中的“不及”也应该和“探汤”一样,是一个表示动作的喻体。按照上下文的推断,我这样理解“不及”很符合孔子的本意,“不及”就像竭力追捕一个掏了自己钱包的小偷,唯恐逮不到那重要的金条。全句的意思就是“见到好的人,好的事,就像要竭力逮住自己即将失去的钱物那样,迫切的跟上去,抓住他。”这样,我们最起码明白了孔子要告诉我们三方面的道理:一是要向善避恶;二是要快,容不得半点懈怠;三是要主动的去做,不需要别人强迫。对即将失去的钱物能不要吗,能不马上追吗,还需人督促吗?同样,手触到发烫的水能不离开吗,能不迅速离开吗,还需要别人提醒吗?倘若没有“不及”和“探汤”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就很难把“主动”、“快速”向善的道理说得这么形象透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