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侠义武举张迥凡

 飞渡镜湖 2017-12-27

<<长丰村志>>之三十八

(五)侠义武举张迥凡

在清代,长河出了三个武举人,朝廷赐给旗杆的只有一个,他就是乾隆壬午科(1762年),武举张迥凡。

张迥凡是大路头村人,生于清乾隆五年庚申(1740年),卒于清嘉庆19年(1814),享年75岁,迥凡高祖张大理,在明末年间从云城河斗村移居来到长河大路头村。他们世代治家有方,传到祖父芝馨一代,已成了开店、种地的大户人家。迥凡的母亲吴氏,娘家在辉桥,是著名石门拳师之女,自幼喜习武艺,武师为鼓励女儿习武,将三对大小不等的石鼓棰陪嫁。新婚之夜,亲友闻之吴氏新娘颇有武艺,要求新娘一试身手,吴氏把最大的古鼓棰连连举过头三次,震破绣鞋,绷断脚纱,众人连连喝采。

迥凡在娘胎时,父亲张泰源就一命呜呼,离开人世。迥凡在武艺高强的母亲教导下,自少习武,廿三岁中武举人。成名后,他家大门前竖起一对钦赐旗杆,又有“庆晋吉孝”匾额一块,悬挂台门。从此声名振姚北。

迥凡在杭州任武官期间,余杭有个恶少,依仗其父通判势力,欲将花园岗一带民地占为已有。一日恶少带着一批家丁,任意滥挖花园岗秦秀才祖坟。秦秀才母亲王氏闻讯赶来,据理力争,恶少喝令家丁拖打王氏,王氏遍体鳞伤,一命归天。秦秀才含冤告状,余杭知县已得恶少贿赂,一拖再拖。最后官司移交杭州知府处理,知府也百般为恶少开脱。秦秀才手捧状纸四处咆冤求救,在杭州祥符桥巧遇张迥凡,迥凡答应助秦秀才伸冤,修改状纸,再次向知府告状,二次复审,恶少得到应有惩罚。

恶少正法,人心大快,花园岗上地物归原主,迥凡的侠义行为也名扬杭州。恶少虽死,恼怒了恶少的父亲通判,矛头指向张迥凡,未经几场官司,迥凡以包揽拆讼被治罪罢官。狠心的通判还用重金收买武林败类“肉头和尚”,企图暗害迥凡,迥凡只得挥泪离杭回家乡长河。

迥凡回长河后,在大路头开辟练武场,与邻居青年乡亲共同练武,耍拳、摔跤、举重、跑马、射箭、切磋武艺。一时长河成为“尚武之乡”

通判于心未甘,派“肉头和尚”二次来长河,企图害死张迥凡。第一次迥凡闻风远避。第二次迥凡的母亲吴氏用巧计在席上以竹筷点瞎“肉头和尚”两眼,歹徒束手就擒。在余姚公堂抬供罪状,朝廷降旨通判削职为民,迥凡平反,官还原职,仍去杭城供职。

迥凡告老还乡之日,余杭民众以“耆年硕德”的金字大匾赠送给张迥凡,对侠义的武举迥凡,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大路头村旗杆墙门,在清代出了二位武举人,七位秀才,成为长河文武全才的一个村落,名声远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