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的兴起和衰落

 RK588 2017-12-27

商代到战国时期,戈一直是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之一,战国中后期,戈的装备量开始明显减少,同时戟的数量大增。戟有长戟和短戟之分,长戟适用于各个兵种,车兵、骑兵、步兵均可使用,短戟是步兵的武器,与盾牌配合使用。

典型的青铜戟由戈和矛组装而成,作为戟的一部分时,戈被称为戟援,矛头称戟刺。秦俑坑中出土了不少戈,有人认为这些戈都是作为戟援使用的。汉代时期,戈在军队中基本绝迹,只有贵族的仪仗队才会把戈当做礼仪用具使用。


▲西汉鎏金鸳鸯铜戈,西汉产物,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馆藏。

传统观点认为,戈适用于车战错击,因此西周车战兴盛,戈便随之流行,汉代车战衰落,戈便随之消亡。

这种说法存在一定问题。

其一,从现有研究来看,车兵装备的戈以短戈为主,主要用于近身搏斗。战车错彀交战时,己方车兵用来攻击敌军车兵的主要武器以长矛、长戟和长殳等武器为主,偶尔会使用长戈。

其二,戈的出现远较战车为早,中国最古老的青铜戈为二里头文化三期产物。而最早的战车遗迹发现于殷墟二期,时间更靠前的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中都没有发现战车。

商代早中期的军队以步兵为主,短戈是常见的武器,而商代末期车战才逐渐兴起,由此可见,戈的流行与车战并无关系。


▲曲内戈,商代产物,山东博物馆藏。

作为一种常备兵器,戈的形制变化确实与车战的盛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盛行车战,戈便朝着便于勾割的方向发展。

经推测,戈的流行可能有多个原因。

第一是文化习俗问题,商人喜用短戈步战,武王灭商后,军队可能继承了这种传统。

军队在选择武器装备时,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文化习俗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明清时期的士兵大量装备腰刀,但同时期的西欧军队却以长剑为主,这便是文化习俗影响军队装备的典型例子。

第二,戈适合当时的战场,先秦时期的甲胄主要是皮甲,防护面积也有限,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情况,即使是这种皮甲也不可能大量装备,军队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无甲士兵。


▲皮甲,战国曾国产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博物馆藏。

戈四面开刃,攻击手段多样,相对其他兵器而言更容易攻击到敌人。虽然戈的杀伤力不如长矛和斧子,但由于当时的护具落后,这个缺点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影响。当时的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差,战斗中的轻伤就会导致死亡,檇李之战中,吴王阖闾的大脚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断,战争结束后不久便死去了。

车战时,战车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迫停下,在这种情况下,士兵需要跟围上来的敌军士兵进行搏斗,而在混战时,攻击手段更为丰富的戈可能会更加实用。


▲蔡侯产戈,战国蔡国产物,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战车行进时,车兵可以借助车势,持戈勾杀地面上的步兵,对于步兵来说,这种攻击手段还是颇具威胁的。

襄公十八年,晋军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战斗中,晋军大夫范鞅率军进攻临淄的西门雍门,他的驭手追喜在雍门里用戈杀死了一只狗。史料中没有详细描述追喜杀死这只狗时的情况,有可能当时追喜便是处于行进的战车之上。


十六年郑令戈,战国韩国产物,河南新郑白庙范出土,中国文字博物馆藏

戈的没落跟车战也没有关系,传统观点认为,车兵在车战时使用戈勾杀敌军车兵,车战被淘汰后,勾杀无用,因此戈也退出战场。

但实际上,无论是戈的消失,还是勾兵的消失,都和车战缺乏直接的关系。


▲青铜戟,战国赵国产物,河北博物馆藏

从商代到东周,短戈和盾牌的组合都是步兵的常见武器配置。西汉时期,这个配置中的短戈被短戟所替代,和戈相比,戟的攻击手段更加丰富。步兵们使用短戟而不使用戈,纯粹是因为前者更好用,而不是因为与车战有关的某种原因。

车战消失于西汉早中期,而同为勾兵,作为戈的升级版——戟,在两汉和魏晋时期大量装备,直到南北朝时期才逐渐退出战场。

虽然随着车战的衰落和骑兵的兴起,戟的形制也多次发生变化,但考虑到车战消失后,戟还存在了500年以上,因此戟的淘汰与车战的的消失可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


▲戟,西汉产物,左一为铁戟,其余为铜戟,刘慎墓出土,徐州博物馆藏。

过去在讨论时,不少人往往把戈和戟割裂开来,当成完全不同的两种武器来讨论,由于戈的消失和车战的衰落基本同步,因此很容易便得出了戈被时代淘汰的结论。

对于某种物品来说,所谓淘汰,指的是其功能无用,其物完全消失;而进化,指的是其物的形态发生变化,同时在原功能基础上又增加了新功能。

如果把戟看成戈的升级版,再对商周时期戈的形制进行系统比对的话,笔者认为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戈诞生于商代早期,随着战争模式的变化,其形制不断改变,并最终演化成带有矛头的戟,戟诞生后,逐渐替代了戈,随着车战的消亡,戟的形制也不断改变,最终在南北朝末期或隋唐时期彻底退出战场。

另外,长剑兴起后,一部分步兵改用长剑,这也是戈的装备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青铜剑,战国楚国产物,九连墩楚墓出土,湖北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