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思考

 黄老高图书 2017-12-27

关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思考

             哈尔滨市虹桥学校    

七年前还是一所举步维艰而且是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七年后却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引起了南岗教育界的巨大轰动,甚至在黑龙江省教育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曾经祖祖辈辈摸惯了锄头的双手,如今居然在墨香四溢的教室里舞文弄墨;曾经张嘴就会吼的喉咙,如今也能在大庭广众吟诵经典;曾经为了捍卫可怜的一点尊严而举起的拳头,如今却用来挥洒着刀光扇影的豪侠之气……我再一次走进了延兴小学,走近了年轻而又睿智的王丹校长,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深深地进行着思索:那就是如何实现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嬗变?

一、              关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

什么是学校特色?我认为应该是学校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所形成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稳定的个性风貌。所谓个性风貌,即不同于别的同类学校的独特之处,这是根据各校不同的基础和优势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特色必须构成优质的教青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所谓稳定,指的是学校特色必须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貌,可以继续发展、提高和强化,但不可朝此暮彼。

而特色学校,则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后而外显的整体强势素养,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感同身受后而在自我言行方面的某些强势自觉,是学生在立足于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强势智慧的强势发展。

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办学风格,是品牌学校的重要特征之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特色境界,已成为众多学校的追求;创建特色,打造品牌,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特色铸就品牌!

二、特色学校的五大特点

特色学校至少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方位物态化。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似血液一般流淌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学校的管理方略、校园建设、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所体现的都是学校办学理念这个魂,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师生的言行无一不是这一理念的形象展示。当我们从学校师生的言谈举止、学习劳动、待人接物、情感态度等方面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已被内化、增值,并且已成为了师生多方面自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所学校离特色学校为期不远。

2.“特色”是学生个性的突出发展。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职责,是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要摆在核心位置的工作。这个共性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有普遍性的,当每一所学校都仅仅追求这个核心价值取向的时候,哪怕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寻常的做法,恐怕都不能称其为特色学校。只有当一所学校在发展学生个性上颇有建树,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且这些强势智能已经转化成为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才能称其为特色鲜明。

3.“特色”的载体是学生。

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这个学校教育的“产品”质量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这个“产品”有特色,才可以说学校教育有特色。而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建设、后勤服务建设等都是为这个终端“产品”服务的。搞好这些建设仅是手段,不是目的,仅是途径,不是结果。我们如果把这些建设作为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那是舍本逐末之举,那是只求表象的热闹之举。我们要拨开云彩,看清天空,要以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发展之特色来分析学校特色,要看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及综合人文素养等方面中某些方面的强势凸显程度。切忌抛开学生这个学校教育的“终端产品”谈特色学校。

4.“特色”是群体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

特色学校如果从空间上讲,它应该是就整个学校的特色而言的,是一所学校的学生显现出来的不同于其它学校的有利于学生更优更特发展的办学特色。因此,它必然是整体凸显的,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在自己的言行中所外显的某些方面的强势自觉,是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内化并外释为超出一般的健康向上的思想行为。那些仅有极少数学生发展良好的学校,肯定不是特色学校;那些为创学校品牌而培养少数名校人才的学校,也一定不是特色学校。换言之,特色学校不是因为少部分特别发展而“特”,而是全校学生因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意志、品质都得到卓越发展而“特”;不是因极少数高分数而“特”,而是所有学生“各取所需”的进步而“特”。学生在一些方面的整体优势不明显,一定不是特色学校。

5.“特色”有一个自然积淀的过程。

特色似陈年老酒,如果这酒能香飘千里,名扬四海,它必定经历了多年的窖藏。特色学校它也有一个窖藏酝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溶释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促使师生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认知结构,内化并顺应学校的特色文化,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努力践行特色文化精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经过师生对特色文化的认同、顺应、放大、增值过程后,才有渐成特色的可能。特色学校不是贴的标签,不是鸡尾酒可以勾兑,没有一个自然的沉淀过程,没有一个酝酿过程,特色是“特”不起来的。

三、如何创建学校特色,进而建设成特色学校

(一)立足“三情”全面分析,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突破口

在学校特色创建阶段,一定要对学校、学生、教师这三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既要看到优势,又要认识不足,便于杨长避短,发挥优势,确立适合本校办学实际的办学目标,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二)形成教育创新制度,为创建特色提供可靠保障

学校特色的创建,需要打破常规,彰显个性,所以急需创新教育制度,为特色的创建保驾护航。在初创阶段,特别需要精心地培植,甚至是过度的呵护。这些都需要制度的创新。

(三)张扬教师特长,搭建特色发展平台

管理学说,管理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而我要说,创建学校特色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做喜欢的事。一旦确立了学校特色的发展方向,就要深入挖掘教师的潜能,充分张扬他们的特长,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坚持稳定发展,建设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中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艰难和坎坷。这时需要学校管理层坚定信心,稳扎稳打,以持久的恒心坚持下来,必定会最终形成特色。

特色学校是伴随新课程的发展而日渐成熟的一个关于学校发展方向的提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航标,是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取向百花齐放时代到来的征兆,是真正追求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时代来临的曙光。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特色学校的本质和内涵,摒弃热闹与浮华,追求本真和实在,走出特色学校建设的误区,定位好学校的特色,营造良好的特色文化氛围,多做“窖藏”与“酝酿”的工作,追求特色,但不急功近利,打造特色,但不故弄玄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