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脉之 陶道:治头痛的要穴 | 每日一穴

 chi_ping 2017-12-27

陶 道

táo dào

督脉 之 十三


古时以两丘相重累曰陶,颈七胸一两椎棘突较大,是督脉脉气通往神明之府的通道,故名陶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

歌    诀

一胸突下陶道取,

发热恶寒与疟疾。

向北强痛及头痛,

癫痫癫狂儿麻痹。

【取穴】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穴性】疏表邪,清肺热,补虚损,安神志。

【主治】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穴】

配神堂、风池,祛风散寒,治洒淅寒热,颈项强痛,头昏头痛。

配肺俞,清热宣肺,治咳嗽喘疾。

配曲池、风池、合谷,治外感发热。

配间使、内关、大椎、曲池,治疟疾。

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配腰奇、人中、内关、丰隆,治癫痫。

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

配灸身柱、肺俞、膏肓,冶虚损五劳七伤。

配大椎、阴郄,治虚热。

配风门、身柱、至阳、后溪,治头顶,脊背强痛。

配风池、支沟,治头项强痛。

【刺灸法】

1.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

2.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典 籍 摘 要

《针灸甲乙经》

头重目暝,凄厥,寒热,汗不出,陶道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脊强汗不出。


《针灸大成》

主痎疟寒热,洒淅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目瞑,瘛疭,恍惚不乐。


《类经图翼》

一传此穴善退骨蒸之热。


出    处

《针灸甲乙经》

陶道,在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


想系统学习更详细的针灸临床技术吗?

欢迎报名北京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举办的相关针灸课程,近期课程见下列链接。

林正泰董氏针灸34期(北京)高级研修班 | 二〇一八年一月 招生通知


零基础学针灸的入门级课程——世卫组织认证的专业针灸培训


全国“铍针”中医微创技术 | 高级研修班


怎样提高针灸技术?北京各大医院的针灸科主任建议:学习多种针法的临床应用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