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真的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治养结合专家 2017-12-27

小剂量(75~100mg)阿司匹林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药物。但有极少数人服用后会出现胃出血等毒副反应。

三七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可获取的良药。而且三七并不会出现胃出血等毒副反应。那么,三七真的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阿司匹林和三七作用比较

阿司匹林是在1899年由拜耳公司开发的解热镇痛药。之后的临床实验中又被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是房颤、脑梗死、心血管高度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无症状心肌缺血等)的一级预防良药,同时对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等疾病预防的二级常用药。

三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主要成分为:皂苷、氨基酸、黄酮、生物碱等。三七作为历史上的“止血神药”,其止血而不留瘀。近代发现三七还可以补血、活血散瘀,具有止血化瘀双向调节作用。

与阿司匹林对应的三七活血散瘀作用相比,三七的药理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和三七毒副作用比较

阿司匹林的毒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其口服后可能造成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黏膜屏障被破坏。但是,心脑血管血栓类疾病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利远大于弊,通常医生会同时加用奥美拉唑来保护胃粘膜。对胃出血高危人群,血小板低或者血友病(易出血)、痛风(易导致尿酸堆积)、哮喘、甲亢(易导致过敏)引起高热的病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三七在历代文献中被描述为无毒药。但是,随着现代临床使用的增加,三七的毒副反应报道陆续增多,如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痰中带血、鼻、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甚至诱发食管炎、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肝肾损伤等。因此月经期间、过敏体质者、人参过敏者慎用。


三七是否可以代替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公认,可用于一级、二级预防。而三七暂无公认的、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学,其论证主要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疗效研究均局限于小样本研究。

较于阿司匹林,三七相对起效缓慢,很少用于二级预防。虽然有文献发现单用三七总皂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是,尚无文献认为三七能替代阿司匹林。而更多是使用三七、阿司匹林协同使用,来增强抗血小板聚集。

因此现有的临床经验等不足以证明三七可以替代阿司匹林。

三七在未进公认的、科学的临床试验方之前,仍需谨慎使用。针对于不适宜的人群、不适宜的用法用量,有可能能产生毒副反应。因此三七应遵医嘱使用,且不可胡乱使用。

以上有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上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王嫣斐提供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