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献书教授:前列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要点

 路人乙j8xd5umc 2017-12-27

专家介绍

高献书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行政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的标准和分类专家、亚洲放疗联盟(FARO)常委、北京市放射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任《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及编委。

会议报道

【据《全国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培训班》2017年5月报道】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已经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这主要得益于近30年来放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放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局限期和局部进展期的患者如果接受根治性放疗,其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且不良反应轻微。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人群

1、根治性放疗

局限期低、中、高危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以及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CCN指南推荐可选择放射治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并且在高危、局部晚期和N1患者中,外放疗联合2~3年的长程内分泌治疗为Ⅰ类推荐。

比较手术和放疗疗效的RCT研究很少,我们最为熟悉的是ProtecT研究,2016年其10年结果发表在NEJM上,这项英国研究共入组1,643例患者,80%为低危患者,随机分为主动监测组、手术组和放疗组,随访期间手术组和放疗组出现疾病进展的病例均为46例。因为入组病例以低危为主,所以长期生存结果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但从10年结果可以初步看出手术和放疗组可以取得相当的疗效。相比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更加“无创”,避免了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肺栓塞、麻醉以及术后尿失禁的风险,因此可能会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

2、术后放疗

对于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基于三项RCT研究——SWOG 8794、EORTC 22911、ARO 96-02的结果,NCCN、AUA(美国泌尿外科协会)、EAU(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均推荐有病理高危因素者(包膜受侵、精囊受侵、T4、切缘阳性,GS 8-10)以及淋巴结转移pN1者,推荐术后辅助放疗,时机可选在尿控基本恢复后,原则上不超过1年。其中切缘阳性患者最可能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

对于术后6周PSA未下降至接近零,或者降低后又升高至0.2ng/ml(即术后生化复发),建议在PSA低水平时尽早接受术后挽救放疗。

3、晚期前列腺癌

对于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放疗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作用于有症状部位,例如骨转移灶的止痛治疗。近期有探索性研究,对低转移负荷的患者,行局部根治性放疗,有望取得生存获益。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靶区原则和剂量分割模式

1、根治性放疗

放疗范围为前列腺±部分精囊腺,低危患者无需盆腔预防照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照射盆腔。也可参照Roach公式(盆腔淋巴结转移经验公式),若淋巴结转移风险>15%(LN+=2/3PSA+(Gleason Score-6)×10),建议预防性照射盆腔淋巴引流区。

剂量:常规分割模式下前列腺癌放疗剂量为76~80Gy/38~40次,耗时8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α/β值在1~4之间,适合大分割剂量方案放疗。大分割放疗是目前前列腺癌放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模式可大大缩短疗程,提高效价比,但需要完备的图像引导技术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目前大分割模式有两种:①中等分割:单次剂量2.4~4Gy,治疗时间4~6周,该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常规分割相当,在我中心已逐渐替代常规分割放疗。②SBRT:单次剂量≥6.5Gy,治疗时间1周,数据较少,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评估。

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目前尚未统一,建议在危及器官(主要为小肠)可耐受的前提下局部尽可能加大致>60Gy的照射剂量。一般这类患者在放疗前已接受3~4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经过内分泌治疗转移淋巴结会有明显缩小,益于局部加量。

2、术后放疗

放疗范围为前列腺术床,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者需照射盆腔,推荐剂量是常规分割64~72Gy。对于是否需要同步内分泌治疗,除了pN1需辅以长程内分泌,其他情况目前仍无定论,RTOG 9601在2016年最新更新数据显示PSA超过1ng/ml者,挽救放疗联合2年内分泌治疗可取得生存获益。辅助放疗期间不推荐内分泌治疗。

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要点

1、GTV

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pMRI,已能准确定位前列腺内显著癌灶的位置,因此RTOG和新的指南中出现了GTV的概念。GTV这一概念的出现为局部病灶加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既往研究显示前列腺癌通常为多原发,因此建议勾画前列腺区GTV时直接把整个前列腺和包膜勾画出来,整体高剂量给量。明确受侵的精囊、直肠、膀胱均定义为GTV。

2、CTV

(1)前列腺区:一般认为前列腺区的CTV为前列腺及包膜。如在MR上勾画,勾画出图像可见的前列腺和包膜轮廓即可,无需外扩。如MR上可见局部包膜受侵(T3a),将受侵包膜勾画出来即可,无需外扩。目前国内多数放疗中心采用CT定位,CT图像上前列腺、包膜、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肌肉的分界不清,如在CT图像上勾画,应根据临床经验,避免过多勾画周围肌肉等。

(2)精囊腺勾画:根据欧美指南和既往病理学研究结果,建议低危患者高剂量区无需包括精囊腺,中高危患者高剂量区包括精囊根部1~2cm。T3b患者一般需包括整条精囊腺,照射45~50Gy后缩到GTV。

3、PTV

前列腺癌的PTV要考虑直肠、膀胱的充盈状态,器官生理运动,呼吸运动,摆位误差等。由于前列腺的位置随膀胱和直肠的充盈状态不同而发生变化,一般推荐前列腺和精囊腺的PTV在CTV基础上外扩5~10mm,建议直肠方向适当缩小,特别是在高剂量照射时更要注意保护直肠。如无条件行IGRT,或仅每周IGRT,建议至少外扩8mm。如果有条件每日做IGRT,PTV外扩范围可缩小至3~5mm(直肠方向3mm,其他方向5mm),可以明显减少直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条件行实时图像引导,可进一步缩小PTV范围。PTV外扩范围与各放疗中心的摆位误差以及患者放疗前的膀胱、直肠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每个放疗中心不仅要清楚本单位放疗技术的掌握水平,还要知道本单位摆位的准确度、直肠膀胱准备情况,拥有自己的数据,做到精确放疗和个体化治疗。

4、盆腔淋巴结预防照射

这是一项有争议的议题。回顾前列腺癌盆腔预防照射的经典研究,既有支持盆腔预防照射的研究如RTOG9413,也有反对的声音如GETUG01。还有目前处于入组阶段的RTOG0924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中、高危患者加或不加盆腔预防照射对预后的影响,我们期待结果。

目前NCCN指南推荐,低危患者无需盆腔预防照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照射盆腔。也可参照Roach公式(盆腔淋巴结转移经验公式),若淋巴结转移风险>15%(LN+=2/3PSA+(Gleason Score-6)×10),建议预防性照射盆腔淋巴引流区。

建议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盆腔照射剂量45~50Gy,范围包括髂总、髂内、髂外、闭孔及骶前淋巴结引流区,具体范围为:①上起自L4~L5水平,即髂总血管远端、骶前淋巴结区近端;②髂内、髂外血管外扩7mm,避开肠道、膀胱、股骨头等;③骶前淋巴结(S1-S3)后界为骶骨前,前界为骶骨前1cm,避开肠道、膀胱、股骨头等;④髂外淋巴结区终止于股骨头上缘;⑤闭孔淋巴结终止于耻骨联合上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