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的柳叶剑(上)

 RK588 2017-12-28

重庆、四川一带在先秦时代分别为巴国和蜀国统治,巴国位于现代重庆地区,同时其疆域还包括了湖北的局部地区,蜀国位于现代四川地区。

巴蜀两国世代为仇,彼此攻伐不休。两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致性,而在某些地方又各自具备特征。有学者考证,巴人的发型为分立的双结状,而蜀人的发型为单椎髻。

巴蜀两国都崇尚虎,不少兵器上都铸有虎纹。有人认为,巴国崇尚白色的雄虎,而蜀国则崇尚黑色雌虎。

【↑↑↑战国·巴蜀虎纹戈局部↑↑↑】

虎纹中胡铜戈局部,该戈出土于郫县独柏树,出土时间为1972年,藏于四川博物馆。

战国时期,巴蜀地区的武器形制与其他地方存在明显差异,具备鲜明的地域特征。

在当时,巴蜀地区广泛使用柳叶型短剑。这种短剑(以下均简称为巴蜀短剑)的剑身呈柳叶状,扁茎斜肩,茎上有孔。

关中地区出土过一些西周时期的柳叶剑,形制与巴蜀短剑相仿。在当时,巴蜀地区出土的柳叶剑均为战国时期产物,因此有人认为,柳叶剑起源于关中一带,其后传入巴蜀地区。

在后来的考古工作中,人们在巴蜀地区发现了若干柄商末周初时期的柳叶型短剑,这些剑的制造日期均早于关中时期的同类型实物。

器物从诞生到发展成熟之间存在一个演化的过程。如果某物为某地所创,则当地应该存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物。巴蜀地区出土的柳叶剑外观均为成熟造型,因此这种剑型应该是由外界传入巴蜀地区的。

中亚、西亚地区都发现过制造日期更早的柳叶型短剑,现在的主流意见认为,柳叶剑是从中亚、西亚地区传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再从南亚和东南亚传入巴蜀地区的。

【↑↑↑雅安博物馆藏巴蜀短剑↑↑↑】

巴蜀短剑的基部经常装饰有各种象形花纹,经过统计,有数十种之多。这些花纹不仅见于柳叶剑,还广泛见于巴蜀地区出土的其他兵器上。有人认为,这些花纹是巴蜀人使用的象形文字

巴蜀地区的柳叶剑可以分为AB两类。

A类剑起圆柱形脊,有血槽,剑身上通常会铸有一种粗糙的斑纹,有人认为这些斑纹可以防止剑身锈蚀。A类剑的剑茎上一般有两个穿孔,靠下的一个孔居中,另外一个居于一侧,部分短剑只有一个孔。

B类短剑没有圆柱形脊和血槽,剑茎上两个穿孔都居中。

【↑↑↑巴蜀柳叶型短剑↑↑↑】

巴蜀柳叶型短剑,藏于上海博物馆,左数第一柄为A类柳叶剑,左数第二柄为B类柳叶剑。

A类剑广泛见于巴蜀地区,长度多数在30~45cm左右,个别长度可达66.5cm。

B类剑多见于蜀地,出土时均成对,长30cm左右,并配有双剑鞘。

【↑↑↑战国双剑鞘及短剑↑↑↑】

1973年成都中院学院出土,鞘上铸有蟠螭纹,四川博物馆藏。

江章华《巴蜀柳叶型剑研究》一文中对商末到战国期间所有柳叶型剑(包括巴蜀以外地区出土的柳叶剑)进行了归类整理,将其分为若干类型和子类型,根据江的研究,所有类型的柳叶剑均起源于蜀地。

巴蜀短剑的装柄方式是以木条夹住剑茎,然后用木钉将木条和剑固定起来,再用绳索将木柄扎紧,最后髹漆。部分剑在安装完木柄后,会在柄上套上一个铜套,然后再缠绳髹漆。

【↑↑↑战国·木柄铜虎斑纹短剑↑↑↑】

木柄铜虎斑纹短剑,柳叶剑型,通长40cm,宽4cm,四川新都县马家乡战国木椁墓出土,藏于四川博物馆,该剑出土时木柄保存完好,具备重要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