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灸与艾灸的补泻

 杭州月亮湾 2017-12-28


网友阿梁对无为灸兴趣浓厚,长期实践。她有个朋友是科班出身,被她灸过后,又读了阅素灵先生的文章,生怕自己被阿梁的灸法给“泻”了,毕竟阅先生说:


绝大多数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补法而是泻法。因为大家都是以热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气的这个方法来灸神阙的……神阙灸了之后,绝大多数都是以泻为主,而泻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阙里藏的一些水火二气的力量。像水弱的一些人就容易造成精亏,然后火弱的一些人上面的火暂时好像起来了,其实壮的不是真火而是虚火。


可能阅先生身边的案例,是以泻法为主吧。所以她话也说得绝对了些,特别对于艾灸票友,这话的威慑力之大,能直接让人每次灸神阙都战战兢兢,有的朋友就干脆不灸神阙的。


我好奇心很重,特别想知道,这艾灸的补泻到底是怎么回事?特别是我学的无为灸,有没有补泻?如果有,是怎么补的,怎么泻的?


艾灸的补泻问题,在《内经》里讲得很清楚。《灵枢·背腧》: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这话说的意思很明白,艾灸的补法,就是艾绒放在皮肤上自己烧,而泻法,是要吹的,让艾绒烧得很快。烧得慢,感觉温温的;烧得快,烫,甚至会有灼痛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经》时是没有艾条的。艾条的广泛使用,是最近一百年左右的事。我们使用艾条施灸时,如何模拟直接灸的补泻呢?我们参考一下范长伟老师的扶阳灸法。在扶阳灸里,艾条施灸的补泻是通过手法来实现的。范长伟老师说:


泻法是什么呢,以啄为主,以温为辅……多啄,啄中也不能老是一个劲,使劲啄让人家疼,而是啄的时候轻痛为主,重痛为辅……


说到根子上,温和灸偏补,而灼痛偏泻。


话到此处,艾灸的补泻比较清楚了,普通人自己拿艾条试,不懂什么是灸感,只会盯着某个穴位,灼得通红,又烫,确实可以说是泻法。而像扶阳灸的灸师,在施灸时,通过配穴和适当的手法,将艾热打入体内,激发经气,产生传热、扩热等灸感。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位施灸的灸师,应该是能精准地把握被灸者何处该补,何处该泻,同时配以适当到位的手法,快速调节被灸者的身体,归于平和。而一旦施术者水平不够,或是选穴不精,或是手法不到位,该补而泻,该泻而补,反倒是在扰乱被灸者的身体,起了反作用。扶阳灸,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我们再看看无为灸的施灸过程。无为灸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灸,这个得看有没有灸感。我们说,灸处不烫,即有灸感;也就是说,偏泻法的灼烧,无为灸认为这就没有灸感,是在烤肉,直接排除在外。必须理解清楚的是,无为灸中,灸感的发生,是人体主动吸收艾热才发生的。特别强调是主动,意味着被灸者的神在调节,指挥身体去吸收艾热。有人问发烧能不能灸?我们在大椎附近探查到有灸感的点,说明身体的神还在,还能指挥身体把艾热吸进去,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灸,而且灸够量就能够退烧。那拉肚子能不能灸?我们在肚脐附近找到有灸感的点,一样的道理,可以灸,大胆灸。为什么?被灸者身体的神,比我们懂他的身体,我们要相信他的神,会照顾好他的形的。


你要是死拽着“灸处不烫,即有灸感”,非说无为灸只有补法,没有泻法,我也不想跟你饶舌。但是说句不谦虚的话,执着于补泻这种分别法时,是很难领悟到无为灸的精髓的。无为灸的理念,已经超过了人为的补泻,是直接调被灸者的神。被灸者的神回来了,何处该补,何处该泻,自然而然就起各种各样的反应。譬如脾胃不足之人,灸过足三里,胃口变好,可以说是补了脾胃。而肠胃有积食之人,灸过足三里,却一泻千里,随后身体轻快,又可以说是泻了邪实。其中奥妙,只在于被灸者之神恢复对形的调节,灸师其实全然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灸灸够量时,也能将被灸者的身体调到平和之态。《内经》上说“以平为期”,“平人者,不病也”,孟子说“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在调理被灸者的身体归于平和之态,这个大原则上,灸法高手的理念是一致的。


而从普及角度考虑,无为灸的优势还在于,在排除艾灸禁忌症后,使用无为灸是不存在方法不当的。因为无为灸行者,是无我的,是否可灸、灸何处,全听被灸者的身体。被灸者的肚脐主动吸热,有灸感,可以放心大胆灸;被灸者正在发烧,大椎处主动吸热,有灸感,同样可以放心大胆灸。施灸者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稳定的艾热,让身体稳定地吸热。无为灸师的水平高低,主要在于谁更稳,能提供更为稳定的艾热:身体吸得快,就提供得多,吸得慢,就提供得少。各种差别非常微妙,可能只是艾条高度和角度的微调,需要反复实践才能做到。普通人用了无为灸,可能在稳定度上打点折扣,但同样是非常安全可靠的灸法。


总结一下,无为灸是调神的灸法,超越了补泻之分别。在灸感自然发生时,施加无为灸,不存在被“泻”掉水火二气的情况。灸量充足时,正气驱邪外出,会出现排病反应,这不是元气被“泻”的结果,而是身体恢复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