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间宝剑血犹腥:明太祖的腾腾杀气

 罪责刑相适应 2017-12-28
图为明太祖朱元璋图为明太祖朱元璋

  作者简介:江湖夜雨,原名石继航,山东临清人,天涯煮酒论坛著名写手,2005年网易社区最佳写手,2006年天涯社区百大名人之一。 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学顾问。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明太祖 朱元璋

  中国自古以来的皇帝,平民出身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二人。后赵石勒,虽然是“从奴隶到皇帝”,但他是胡人,后赵也并非混壹四海的大一统王朝。和刘邦相比,朱皇帝更为“根正苗红,苦大仇深”,汉高祖好歹还是个亭长,虽然小,也算是“国家干部”。老朱却是一个穷要饭花子,处于社会的最低层。

  但朱元璋的功绩却是人人敬服的,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明军布告中的言辞,后来孙文先生沿用了这一口号),将盘桓在中华大地近百年的蒙元势力驱逐出境,正所谓“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天大宋之天”,从五代起,燕云十六州就成为汉人头顶上的阴霾,到了此时,才真正被彻底一扫而空。

  朱元璋几代贫农,父母都是穷到骨头的庄稼人,所以他小时候当然没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连字也不识几个。进了庙里,想必有认字的老和尚给他启蒙,但吟诗作赋的能力,想必不会有多高。

  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中说:“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既下集庆(南京),始厌马上。长歌短篇,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王世贞是明代人,当然有“颂圣”的口吻在其中,但也透露出,朱元璋聪明好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不断学文化,长知识,以至于后来也能提笔写诗。但王说到能比得上魏武帝曹操,还是有些过分抬高了朱皇帝。

  明末钱谦益所编的《列朝诗集》中,在“乾集之上”部分选了很多“太祖高皇帝诗”,但这些诗作,大半经过御用文人的润饰,甚至有完全他人捉刀代写的嫌疑,比如像这样一首诗:

  大祀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

   我们看,此诗虽然用词典雅,整饬工稳,但也就是一首很没有特色的应制诗,没有半点朱元璋的个性在其中,我们知道,写诗就像写字,总有“笔迹”在其中,一个人幼小时的教育,成长时的经历,无不在其中留下痕迹,这一首,却一点“朱重八”味也没有。

  当然,《列朝诗集》中,有一些诗还是有“朱味”的,有一些诗用词生涩,强拉生扭,暴露出了老朱功底不厚的破绽。比如像:“我爱东风从东来,花心与我一般开”等,活像大白话。

  朱皇帝对读书人很不尊重。茹太素写了一篇奏折,洋洋万言,里面引经据典,他听了后好多词都不懂来历,不免大怒,命令把茹太素按在地上杖打二十大板,打得屁股开花。当廷杖打高官,也是从朱元璋开始的,一点也不给这些“士大夫”们颜面,可谓是斯文扫地。

  所以,如果一本正经地读朱皇帝那些端正雅俪的“御诗”,会觉得大有貌合神离之感。倒是他早年写的带有绿林好汉味的诗,算是当行本色,更有帝王霸气。

  其实,朱元璋为帝之后,写诗有点“邯郸学步”,反而丧失了个性,那些什么“游山智盘旋,俯谷仰奇巅。松声细入耳,云生水石边”(《钟山》)之类的句子其实不必写,写这类的诗,大明朝历代状元们也不写过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之类的,你一个叫化子出身、半路出家学诗的朱皇帝,想在山水诗上能写出惊人的妙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反而不如早年写诗时,带着痞气、霸气、豪杰气,更别有风味。

  和赵匡胤一样,朱元璋也写过不少语气貌似粗鄙,但却充满帝王豪气的诗,比如像:“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还有什么“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当然,这首诗最后一句,有抄袭赵匡胤诗的嫌疑,人家是“逐却残星赶却月”,意境相同。

  朱皇帝还有一首著名的《咏菊》诗,但基本是“抄袭”黄巢的:“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些诗,虽然有帝王“风范”,但有拾人牙慧之嫌。所以本篇选这首《不惹庵示僧》来做为朱皇帝诗作的代表。

  这一首诗,虽然也是相当口语化,但俚而不俗,短短一首七绝,就勾勒出一个很生动的场面:朱元璋尚未完全平定天下时,微服进入一个山中寺庙,里面的老和尚不认得朱皇帝,啰里啰嗦地盘问他的来历,老朱被问得有点恼,于是把腰间宝剑一拍,说:“你不认识我,宝剑认得不?这宝剑杀尽江南百万大军!上面带着血腥味呢”!

  这就像花和尚鲁智深自我介绍时常说的:“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到处先说“杀得人多”,就能镇住场面。当然鲁达不如朱皇帝更有气魄,一说就是杀尽百万兵。又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一说就是:“独立团的番号不认识,机关枪你认识不?”可想而知,那老和尚见到一脸杀气,手拍宝剑的朱皇帝,肯定被吓得瞠目结舌,战栗不已。

  虽然这首诗,诗旨并不怎么高雅,吓唬一个手无寸铁的老和尚也算不得什么英雄(这也是钱谦益《列朝诗集》没收入的原因吧),但此诗很有“镜头感”,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朱元璋当年恣意逞豪的性情。

  朱元璋后来虽然也写有喻意和词句都属上乘的小诗,如“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咏雪竹》)等,但我还喜欢他早年这些“原生态”的绿林英雄诗。

  有道是“书生舞剑、将军作诗、名妓诵经、老僧酿酒”,这样的事儿,倒是让人耳目一新,颇具情趣。

  来源:作者供稿

 

(责编:李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