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唐朝后宫2】一代贤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

 梦想童年594 2017-12-28

 文·思文

    史学家们所盛赞的“中国史上最英明有为的圣贤君主唐太宗”,其实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皇帝。残杀兄弟,霸占弟媳,晚年的腐化享乐和迷信方士,给他的生命中抹上了阴暗的一面。但是他对老婆长孙皇后始终是是恩爱有佳。

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123),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他的父亲李渊对他抱以“济世安民”的厚望,故起名李世民。因为他初生后的身体并不好,母亲曾经抱着他到佛寺许愿,希望他平平安安成长。

    公元604年,李世民刚7岁,隋文帝被儿子杨广所杀,杨广做了皇帝,即隋炀帝,推出一系列使“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的政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给了李世民投身政治事业的机会。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李世民便成为这支军队的主要将领之一,在夺取长安的过程中战绩辉煌。

李渊于公元618年在长安建唐称帝,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因为太子不易轻动,李世民便成了翦灭群雄的统一战争中的唐军统帅。公元619年年初李世民打败陇右薛仁皋,兼并了其部下的精骑,当年年底赴河东与偷袭唐军后方的刘武周、宋金刚交锋,半年苦战,收复全部失地,稳定了人心。李渊为表彰李世民这一战功,下令排演《秦王破阵乐》,后来成为唐朝国家大典之乐。公元620年,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次年打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从而取得了逐鹿中原的胜利。

 

 

    公元626年,随着统一天下的战争结束,在唐朝统治者内部出现了争夺太子位的角斗。李建成凭借太子地位组织起东宫集团,逐渐得到唐高祖李渊的支持,强令李世民交出兵权,李世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与支持李建成的兄弟李元吉,又逼迫唐高祖交出政权。这场政变发生在长安太极宫北门,因北门名“玄武门”,故这场政变称“玄武门之变”。

   

 

    对建成的东宫旧属,李世民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将他们一一收罗,就连曾经力劝建成杀死李世民、早谋大事的太子洗马魏征,也被李世民擢为已用,成为新太子的忠实臣僚。

    这天,李世民下朝回到东宫,当他走进内室时,看见太子妃长孙氏正同一个美丽的少妇交谈,仔细一看,是三弟元吉的遗孀杨妃。在唐室的宫嫔王妃中,要数这个杨妃最风流漂亮了。二十三四的年纪,长得面如桃花,腰若细柳,而且风流柔媚,元吉在世时,非常爱她。但此时,她却不施粉黛,脸色凄惨,颊边似有泪痕未干。自从家破人亡之后,她以待罪之身孤苦度日,因为平时同长孙氏关系要好,应邀常来东宫聊天,以安慰痛苦寂寞的心情。善良的长孙氏十分同情杨氏,总是用好言安慰她,逗她开心。

 

    同李世民见过礼后,杨妃突然双膝跪地,边哭边叩头请罪,弄得李世民很为难,连连请起。长孙氏把杨妃搀扶起来后,安慰她说:“你不要太难过了,假如住在王府寂寞,就搬到我这里来住吧,你我姐妹也好作个伴。”李世民虽然不太乐意,但他一向尊重妻子,也不好说什么。第二天,杨妃收拾收拾东西就迁入了东宫。长孙氏也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房间,一切布置都是长孙氏亲手安排,又调拨婢女数人,供她使唤,杨妃非常感激。

    自从迁入东宫,李世民常常见到这位绝世美人,杨妃又曲意献媚来讨好未来的天子。日子一久,英雄难过美人关。如果要说李世民同妻子的感情,一向和睦恩爱,他就不应该在见异思迁,可是,哪个男人能架得住美人的勾引,更何况还是未来的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在李世民登位的前几日,两人悄悄地发生了暧昧关系。

这一年八月甲子日,高祖李渊下诏禅位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升座,接受百官朝贺,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过了十天,太宗册立长孙氏为皇后,又公然拜杨氏为妃。此举不仅使满朝公卿大臣惊诧,就连长孙皇后也大感意外。她这才明白,由于自己的好心,无意中成全了他们。见杨妃连连得宠,长孙皇后不免有些后悔了,但她一向谨守妇德,心地宽容大度,依然待杨妃十分亲热。心存歉意的唐太宗看在眼里,不由对皇后更添了几分敬重。

 

    长孙皇后是长安人,父亲长孙晟任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隋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家原姓拓跋氏,祖先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三个哥哥,因这一支为宗室之长,后来改姓长孙氏。长孙晟早年亡故,当时长孙皇后与同胞哥哥长孙无忌还很幼小。他们的异母兄长长孙安业嗜酒好赌,不务正业,把继母及弟妹视为累赘。舅舅高士廉知道后,把妹妹以及一对外甥儿女接到自己家里去住,尽心抚育兄妹俩。长孙氏从小就喜欢读书,知情达礼。大业九年(公元613)高士廉任治礼郎,见殿内少监唐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才识不凡,便将十三岁的外甥女许与十六岁的李世民。长孙氏不忘舅舅的养育之恩,婚后常常到舅舅家看望高士廉。

晋阳起兵后,李世民常年戎马倥偬,顾不上妻子儿女。长孙氏在家里操持家务,对李渊的姬妾也很尊敬,因此,一家上下都很和睦。武德元年(公元618),李渊称帝,长孙氏册为秦王妃。当时李世民功业显赫,威望很高,引起太子建成的猜忌,建成勾结齐王元吉设计,企图谋害世民,兄弟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长孙氏竭力孝顺高祖,恭顺妃嫔,同建成元吉的妻妾热情的周旋,以弥补兄弟妯娌间的感情裂痕,为了丈夫的事业,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当然,在她内心深处,她是赞同丈夫及早发动兵变以夺权并自保的。因此,在玄武门兵变这一天,李世民号召秦王府的壮士们入宫,授以兵甲,准备起事时,长孙氏亲自出面,积极勉励大家奋勇作战立功,辅佐秦王奠定帝业,使将士们很受鼓舞。唐太宗这位善良、温顺的皇后,是很富有政治手腕的。

    太宗登基,百废待兴,日理万机,她更是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

 

    贞观元年(公元627),唐太宗因长孙皇后的哥哥功高居首,准备将当时已任吏部尚书、封齐国公的长孙无忌再加封为尚书右仆射。但是,当他把这意思告诉皇后时,却遭到了皇后的激烈反对。她问:“我兄长已位列公卿,职高权重,为何还要加官晋爵?”

    “朕同无忌乃布衣之交,又为至亲,无忌从大业年起,即辅助朕打天下,为佐命元勋。玄武门起事,他又立下首功,故进位右仆射毫不为过。”唐太宗陈述了理由。

    皇后摇摇头说:“臣妾既蒙恩宠,全家已尊贵至极,实在不愿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执掌大权。陛下当以汉室吕氏、霍氏外戚擅政,浊乱朝纲的教训为切骨之戒啊。”

 

    “皇后的苦心,朕十分明白,但长孙无忌才学渊博,长于谋略,兼之品德高尚,足可鉴人,朕用的是他的才能品行,并无掺杂半点私心。”太宗解释道。

    “请陛下三思!”皇后仍坚持自己的主张。

    “皇后平时不肯过问朝堂之事,常对朕言道:妇人唯治内,岂敢干预政事?不想今日过问朕的政事,竞如此认真!”唐太宗半开玩笑地说道。

    结果长孙皇后还是阻挡不了太宗的决定,她很着急,连忙私下命内侍召长孙无忌进宫,将皇帝的意思告诉他,并希望他理解自己的苦心,向太宗辞去尚书右仆射的职位。长孙无忌是个明白人,他愉快地答应下来。

 

    由于唐太宗的格外信任,长孙无忌被特许可“出入卧内”,因此第二天早朝之前,他先进入太宗的寝殿,诚恳说明自己不想担任右仆射之职的苦衷,希望太宗早朝时不要提出这项任命。太宗无法说服他,只得同意。   

    不久之后,长孙皇后却为自己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向太宗提出了额外的要求。长孙安业曾对年幼时的皇后刻薄虐待,但是长孙皇后不记前嫌,皇后请太宗对安业格外开恩,使他一直做到监门将军的官位。贞观元年末,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造反,安业竟参与预谋。事发后,唐太宗十分震怒,想杀掉长孙安业。长孙皇后为安业苦苦求情,叩头流泪说道:“我兄安业犯下大罪,罪不该赦,但是当年他苛待臣妾,人所共知,若处以极刑,人们一定以为是我依仗陛下的宠幸,故意报复于他,岂不是平白无故牵累了陛下?”太宗便听从皇后的要求,将长孙安业改为“减死一等”。

    长孙皇后天性仁厚,对后宫妃嫔们所生的庶子,视若亲生,而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却要求非常严格,常教导他们要以身作则。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见东宫用器太少,要求皇后添置一些,皇后不许,斥道:“我替太子忧虑的是德,如今国家新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刚刚安定下来。太子作为储君,应多多体恤民情,注意节俭,方为人君之德。”她不仅对太子严格要求,自已也是很节俭,凡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从来都不讲究排场。六宫上下,都以皇后为榜样,不敢奢靡浪费。

    唐室规定,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姐妹为长公主,皇帝女儿为公主。唐太宗共有九个女儿,其中只有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的,所以太宗特别喜爱。长乐公主长大成人后,下嫁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太宗给她的嫁妆特别丰富,要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永嘉长公主是太宗的妹妹,这件事被魏征知道后,就在朝堂上直言进谏:“陛下此举未免欠妥。昔日汉明帝分封皇子,曾说,我子怎能与先帝子比,因此他给儿子们的封地和户邑只有先帝诸子的一半。今陛下送给长乐公主的嫁妆要比太上皇之女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不是离汉明帝的意思太远了吗?长公主既加一个‘长’字,便是有所尊崇,抑或情可有深浅,然而礼却不应逾越。”

    李世民听了,只得接受下来,但心中很不舒坦。回到中宫,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哪知长孙皇后一点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妾常听陛下称赞魏征,尚不知为何缘故,今日听说这一番真言,知道他能以大义劝说陛下抑制私人的感情,才体会到魏征确是一个正直的社稷之臣。妾与陛下乃结发夫妻,情深义重,每说话行事,还要看陛下的颜色,怕有损陛下的威严,更何况魏征乃是做臣子的,却能犯颜直谏,真是难得!

    第二天,长孙皇后特意派人去魏征府上赐给绢四百匹,钱四十万,以资奖励。

从这以后,魏征更加无所顾忌,凡皇帝有所过失,总是直言相谏,言词颇为激切。有一次,太宗下朝怒气冲冲,见了长孙皇后说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魏征,皇后惊问:“怎么了,陛下何故发那么大的火呢?魏征怎么惹着陛下了?”太宗道:“魏征这人自恃是个诤臣,终日喋喋不休,今日竟当着众人羞辱朕,故必杀之,方能解恨!

 

    长孙皇后听了,也不答话,退回内室,换上举行大典时才穿的皇后朝服,走到太宗跟前行礼拜贺。太宗十分惊讶,只见长孙皇后说道:“妾闻君王英明,臣子才正直敢言。我朝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全赖陛下英明有识,妾怎得不向陛下道贺呢?”

    太宗这才转怒为喜,感到自己也不应该对魏征这个态度,他感激而又钦佩地说;“多亏皇后及时提醒,明日早朝,朕一定向魏征道歉,并予以当众嘉奖,使众大臣明白‘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道理。”

 

    贞观十年(公元636)盛夏,唐宫内气氛异常,上下心情沉重。长孙皇后病得十分厉害,看来日子也不多了,唐太宗急得茶饭无心。

    长孙皇后早年就患有咳喘病,这年夏天犯病后,病情沉重,虽然遍召天下名医多方治疗,终不见效。这天,急得六神无主的太子承乾对长孙皇后说道:“该吃的药都吃遍了,母后的病总不见好转,我去奏请父皇,请他下诏大赦天下,并延请方士入宫禳灾,为母后求福。”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摇摇头说:“死生由命,非人力所能挽回。若修福能为我去病延寿,我这一生从未做过一件恶事。既是行善无效,又有何福可求呢?更何况大赦令乃国家重典,佛道者为异土之教,这些都是皇上所不愿做的,怎能因我一人而乱天下之大法呢?”

    太子只得不甘心的答应了,私下又去同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了。房玄龄把皇后的一番话告诉了太宗,太宗与众大臣听了都非常感慨,大家齐声请求太宗为救皇后,下诏大赦天下。长孙皇后再三劝阻,甚至挣扎着想起床叩头请求,慌得太宗连忙答应不发诏书。   

    皇后的病越来越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太宗无心理政,日夜守在病榻旁。长孙皇后微微睁开眼睛,拉着太宗的手。这时她因气喘很急,讲话有些困难。诀别之际,她第一句话是:“玄龄事陛下最久,处事小心谨慎,陛下凡有奇谋密计,从未泄漏一字。既无大错,愿陛下勿轻易弃之。”当时,房玄龄因一点小的过错被太宗撵回家门。太宗见皇后临终牵挂的还是这件事,忙含泪答应下来。接着,长孙皇后又嘱咐道:“我家有幸与皇家联姻,故荣贵至极。但无功而居高位最易倾覆,为保我家安全无虞,望陛下勿再让我兄弟子侄参决朝政,仅以外戚之谊奉事朝堂。臣妾这一生,无大益于时,死亦不可破费厚葬。只愿依山为坟,毋用棺椁,所需器服用品,但取木瓦而已,如能以俭约送终,便是陛下不忘臣妾了!”说到这里,喘息不止。

太宗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泪流满面,不住点头。长孙皇后最后说:“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拒谗嗖,省劳役,止游畋,使大唐国运昌盛,妾在地下也能瞑目安心了!”说完这些话,握着太宗的那只手突然松开,溘然长逝了。这位历史上少有的贤德之后,只活到了三十六岁。   

自从长孙皇后逝世,唐太宗若有所失,心情一直很悲伤。来到皇后居住的立政殿,人去楼空,再也听不到她温柔、诚挚的规劝了,唯有桌上放着的一本《女则》三十卷,是她在世时,采集古之妇女得失事例编撰成的。书在人亡,太宗边流着眼泪,边翻阅,他对左右感叹道:“皇后此书,足可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徒增无益的悲伤,实因她这一死,使朕失去了一位贤内助,所以朕格外思念哀伤。”

    可惜的是,唐太宗毕竟不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他的英明有为,他的虚心纳谏,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生了变化。到贞观后期,他抛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个人也追求腐化享乐的生活.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尽管他没有册立过第二个皇后,但也下诏广选良家美女,使后宫美女如云。他的这些作为,说明早把长孙皇后的临终嘱咐丢到脑后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