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翠谷叠泉 2019-10-22

她用自己的优雅、大度、仁爱平衡着天子身后女人们的明争斗,使得太宗后官的流能够平缘。在中国历代的皇后中,长孙氏绝对不是最有势力的,但却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贤淑、优雅。智慧、宽容……史书的记载中,她是一个如此完美的女子。那么,长孙皇后为何被给予如此高的历史评价?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甚至在玄武门的刀光剑影之中,也被她的丈夫带到现场。在那场决定命运的拼杀中,他们的性命其实悬于一线之间。李世民可以放下秦王府的一切,然而,他放不下长孙氏,在这个凶险的时刻,他已经决心与她生死与共。而她呢?她害怕吗?她婀娜曼妙的身姿穿行在玄武门的将士之间,心中一点惧意都不曾闪现。颔首、微笑,所有的兵士都被端庄贤淑的秦王妃的威仪镇住。她坚定、自信的眼神,让他们的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高祖建立唐朝以后,作为一个父亲,在李家兄弟的权力争斗中,李渊基本是站在长子李建成一边。虽然秦王李世民功高盖世,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没有人有勇气去打破。李家兄弟之间,因为皇位的争夺,亲情的裂痕正越来越大。长孙氏深知平静的水面下,所隐藏的汹涌和不安。为此,作为秦王妃,她奔走宫中,恭敬地对待高祖和他身边的嫔妃,尽心弥补那正日益扩大的裂痕,为丈夫消解误会她也真心地希望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希望消解丈夫和他的兄弟之间的仇恨。

然而,在血腥残忍的皇位大战中,为了攫取最高权力,所有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拼杀着。在越来越清晰的现实面前,秦王李世民意识到:也许,只有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世民向长孙氏说出心里的想法时,从来被称为“动循礼法”的她,没有蠢笨地用封建礼法阻拦丈夫选择暴力。当秦王和他府里的谋士暗夜里出谋划策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在门外守候,不着一言,以她惯有的姿态。

她所做的,就是默默地为他备好战衣。然后,自己也跨上战马,策马驰向玄武门。是生?是死?她要勇敢地和秦王去面对属于他们的命运。

最后,天意怜之!他和她,在玄武门昏天黑地的厮杀中,赢得了整个天下。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两个月后,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长孙氏也位立后宫之首,被册封为大唐的皇后。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他们将迎来整个民族的光辉时代一贞观之治。他们留下的这个时代,让后世的子孙引以为傲!

长孙皇后的名字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很多人都说她叫长孙无垢。

另据记载,长孙氏小名叫“观音婢”,因祖先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后改姓“长孙”。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做的是右骁卫将军,也是一位传奇人物。长孙晟曾在突厥沙钵略可汗面前力挽长弓,一箭射落双雕。他也因这神奇的箭术被突厥人敬之为神,“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长孙家因此有了“霹雳堂”这个称号。长孙晟还拥有超人的智慧,他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之策,几乎让称霸大漠多年的突厥土崩瓦解,为中原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

这样一个人物却英年早逝,把一对小儿女弃在尘世间,但他所生下的子女,当然也不同凡响。长孙晟去世时,长孙无垢才八岁,长孙晟的前妻留下的儿子长孙安业把长孙无垢和长孙无忌赶出了长孙府。无奈之下,兄妹俩只好暂时栖身舅舅高士廉家。一夕之间,八岁的长孙无垢读懂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不过,在舅舅家的生活至少让他们姐弟俩暂得庇护。

从此,她就和弟弟长孙无忌寄人篱下,在舅舅家慢慢地成长着。

这个善良的女子,父亲过世后,那段辛酸遭遇,并没有让她从此对那些伤害过她的人抱有太多的敌意。甚至对她那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她也没有记恨。

从八岁到十三岁,长孙无垢逐渐长成了一个优雅、知性的女子。舅舅高士廉很欣赏这个外甥女,他认为不能随便把她许人。高士廉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发现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不仅英姿潇洒,而且胆识过人。于是,他就给李渊提出,要把外甥女嫁给李家。李家也对长孙无垢相当满意。于是,十三岁的时候,长孙氏被许婚给李世民。唐朝建立以后,她成了秦王妃,当秦王做皇帝的时候,她成了长孙皇后。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短暂的一生中,长孙氏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用心呵护每一个人,甚至包括那个曾将她扫地出门的长孙安业。

她不仅大度地宽恕了他,还给了他一个品级不低的武职,仿佛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从来没有对不住她。在追查义安王李孝常阴谋发动叛乱的过程中,身为监门将军的长孙安业也被卷入这个惊天阴谋。这一次,这个恩将仇报的哥哥再没有任何理由乞求妹妹的原谅。可长孙皇后还是流着眼泪恳请丈夫留长孙安业一条性命。看在妻子的面上,唐太宗勉强放了长孙安业一条生路,将他流放巂州。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她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唐太宗的后宫,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平和后宫。而作为一个儿媳,对年老退位的太上皇李渊,长孙皇后仍然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她以她的真诚和魅力,感染着很多人!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唐太宗对她十分器重。太宗每次退朝回到后宫,总喜欢和她谈起一些朝政大事。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她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有一次,唐太宗坚持要听她的看法,她执拗不过,沉思了很久,才说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他的妾就不了解了。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皇后的这两句话。并且,在日后的治理朝政中,时时谨记着皇后的这两句诤言。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太宗时常在处理完政务以后,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依据。有人提醒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因为按历朝规定,一般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然而,太宗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太宗的作为,让手下的文武百官深受感动,人人都受到皇上的激励,不敢放松警惕。因此,在贞观时期,唐王朝兵精马壮,丝毫不怕外来的侵犯。

贞观的辉煌,不是太宗一个人的功劳,亦有他所有朝臣的努力。当然,也不能忽视了长孙皇后的作用。

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喜爱,总在宫中饲养。有一天,这匹马却无病而暴亡。太宗对养马的宫人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想杀掉他。长孙皇后直言道:“过去齐景公以马降罪于人,晏子云:你养马而死,是罪责之一。如果你因马杀人,百姓知道,肯定抱怨你,这是罪责之二。诸侯国听了,必然轻视吾国,这是罪责之三。齐景公这才没有杀人。陛下读书熟知此事,怎么会忘记呢?”听完皇后的话,太宗怒气顿消。事后,他还对房玄龄说,皇后拿平常事启发我,真使我受益匪浅啊。长孙皇后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非常严格。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张。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要求增加东宫的费用。但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并不因为太子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便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勋。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位列朝廷,以成一家之相,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长孙无忌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但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深得父母的宠爱。公主快要出嫁时,太宗给她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出嫁的时候,恰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嫁妆因此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分。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不一定非要死守陈规。长孙皇后知道后,不仅称赞魏征,而且还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让太宗很生气,太宗却只能忍住。回宫后,唐太宗在妻子面前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他恶狠狠地说,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当然心知肚明,一定又是魏征在朝堂上不留情面地当众指出唐太宗的过失。在唐太宗愤怒地控诉魏征的种种无礼情状的时候,长孙皇后安静地扮演着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完太宗的怨气以后,她知道,魏征是对的。等太宗渐渐平静下来后,长孙皇后没说什么就退了下去。片刻之后,她换了一身盛装,回到唐太宗面前。在皇帝惊讶的目光注视下,长孙皇后从容地解释道:“我听说‘主明臣直’,现在,魏征敢于直言正是因为陛下圣明。所以,我要穿上出席盛典才用的服装,郑重地向皇上表示祝贺。”

很多年以来,长孙皇后盛装的故事被人反复地讲述。那盛装背后,是长孙皇后母性和妻性的一面。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她所做的,既让魏征得到悉心的关照,又对唐太宗是温柔的提醒。

在男性无情的政治世界中,我们从长孙皇后的盛装中,感受到温柔的力量。在风雨如晦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魏征或貌似魏征的直臣,但是却缺少了长孙皇后那种母性的关怀,缺少了贞观时代君臣之间据理力争的和谐。贞观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皇帝宝座下的大臣们,在帝王面前失去了他们直言的权利,失去了他们直谏的动力。然后,恶性循环,大臣们在皇帝的廷杖和斥责下失去了仅有的尊严,失去自尊的大臣们反过来又用极端的方式来对付他们的皇帝。于是,历史的悲剧一轮又一轮地重演。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发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大赦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以此来为母后祈福祛疾。所有的大臣也感念皇后的盛德,对这个意见没有反对,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因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行事。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在贞观十年(636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终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她说了很多话,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丈夫的江山和声誉。她告太宗,一定要相信重用房玄龄,不要重用外戚,最后要求太宗,在自己死后,一定要薄葬。因为在长孙皇后病重期间,房玄龄正因疏失被李世民停职长孙皇后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当,临死还特意提出来。皇后认为,房玄龄为人谨慎,忠心报国,最值得信任。

高宗时期,长孙皇后被封为“文心顺圣皇后”如此睿智之后,后世少见。

长孙皇后的遗言,有一点太宗不太明白,在他的时代怎么会出现外戚干政?对于长孙无忌,他既了解又信任不过,太宗至死也没有忘记皇后的遗嘱。他依然重用长孙无忌,但是也不是没有限制。最后长孙家族在高宗时的覆灭,责任不在长孙皇后,也不在唐太宗。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这个世界上,长孙皇后最了解的两个人,一个是哥哥长孙无忌,一个是夫君李世民。

只有妹妹才知道,在艰难的岁月里,长孙无忌如何渴望翻身,如何渴望获得权力,扬眉吐气。在李世民的高度信任下,长孙无忌完全可以获得他想要的权力。然而,这在长孙氏看来是可怕的。于是,她在临死前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她当然不会直接告诉太宗:我知道我哥哥有野心。这样只会引发太宗对长孙无忌的猜忌。这当然也是长孙皇后不愿意看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绝不重用,只有这样,才能平衡这君臣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长孙皇后的聪明之处。

长孙皇后真是用心良苦,但后来悲剧还是发生了。悲剧属于长孙无忌,绝不属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下葬后,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很遗憾《女则》没有流传下来。根据记载,这部书采集了古代女子的卓越事迹。长孙皇后常常放在手边翻阅,以提醒自己该怎样做个好皇后。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从来被天下人称为英雄的李世民,当他轻轻翻开亡妻留下的书,抚摸着上面她曾经认真写下的每一个字的时候,会是怎样一副让人悲伤的情景。那已被长孙氏翻得有些发旧的书页,该让旷世圣主怎样的心痛?掩面痛哭的太宗,或许在其中还能感受到皇后的一丝余温。然而,他也终于知道,“以后入后宫,再也听不到皇后的规谏了”。当他向朝臣说起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毫不掩饰地痛哭起来。那一刻,他的心中空空如也,忽然之间好像丧失了依靠。所有的悲伤,在刹那之间汹涌而来!

长孙皇后去世后,埋葬于昭陵。太宗曾建了一座高台,专门用来眺望昭陵。有时候,退朝的时候,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他就登上高台,遥望昭陵而黯然神伤。有一次,太宗引领魏征看昭陵。魏征说:“在哪里啊,我眼睛不好,看不到啊。”太宗就用手指示:“那不就是昭陵吗?”“啊?”魏征故意打马虎眼说:“是昭陵啊,我还以为要看献陵呢,要看昭陵,我早就看到了。”魏征这话,含义很隐晦。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皇后先死,所以先葬,后来太宗死后与皇后合葬于昭陵。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墓,高祖在贞观九年(635年)去世,埋葬于献陵。魏征的意思是:作为儿子,你不想念父亲,单单想念妻子,这让天下人知道了,可不是一个好榜样啊。毕竟,我们是以孝治天下啊。魏征的意思,唐太宗何尝不懂?后来,他只得下令拆除了高台。但是,他向昭陵眺望的目光,也许从来就没有收回来过。因为,于太宗而言长孙无垢是他心中永恒的温柔存在。即使她已经不在人世,但却从来不曾从他心中真正离开。这才是爱的极致!

这个女人,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长孙皇后逝世13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也魂归黄泉。这位创下“贞观之治”的伟大帝王,建立了一个让后世感叹千年的王朝以后,却仅用13年的时间便迅速老去,然后死亡。长孙皇后死后的那13年、动荡不安,发生了许多令太宗想不到的事。仿佛长孙氏一去,他的整个世界便失去了控制,他的生活一下子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他自己也知道悲伤无益,但是,沉浸其中的他,却总不能自已。

这个女人,用她伟大的母性温暖了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给后世留下一代皇后母仪天下的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