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四种不起眼的野生植物,竟是以前常用的中药材,您认识吗

 小男孩叫闫旗 2017-12-28

  在乡村的荒野间,有几种过去很常见的野生植物,现在很少见到了,它们都还是中药材,您看您认识几种?

  第一种人们称其为“毛鸡腿”,又有人称其为“人参果”,您可认识?

  这植物的中文名为“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中国多省地。生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

  其根部膨大,含丰富淀粉,市称“蕨麻”或“人参果”,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入药,作收敛剂;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

  第二种植物您可否认识?开紫色的小喇叭花,人们称其为“沙生”。

  这植物是一味中药材,别名为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无毒,甘而微苦,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根煮去苦味后,可食用。

  第三种人们称其为“野荞麦”,以前是用来喂猪的,可它却是一味中药材。

  野金荞麦又称开金锁,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中文名字叫天养麦、荞麦三七、苦荞麦、金锁银开。

  野金荞麦(开金锁)入药,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痰臭,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病症。

  第四种我们称其为“白蒿”,中文名叫“茵陈”,您认识吗?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为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其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