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的荣耀——崔氏祠堂

 崔季廊坊 2017-12-28

白沙崔氏祠堂

白沙崔氏祠堂,位于中华民族根系所在的河洛文化发源地,极具历史文化意义。这里嵩山邙岭环抱、黄河洛水汇流,地利人和、民风淳朴。

明洪武四年白沙崔氏始祖思义,自山西长子县移民自此,开创了崔氏之基。
崔氏祠堂为皇族家庙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历年间,清康熙五十年扩建,乾隆二十八年和民国三十四年重修,二○○○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葺。祠堂由戏楼、厅楼式大门、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崔氏历史文化资料(谱)馆、库房、厨房等十八座殿堂式建筑组成,面积3398平方米。山门上镶嵌“崔氏祠堂”木匾,两块下马牌是挂在东观堂和西观堂,镶嵌“崔氏祠堂”石匾。
旧时,祠堂后墙悬有皇帝钦赐下马牌示,并在东、西二观堂旁各设有牌告和上下马石(已毁),凡过往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在东观堂至西观堂之间一里许的官道上步行而过。此乃明代崔氏为“万历替僧”之故。
就规模和始建年代而言,巩义崔氏祠堂堪称崔氏第一,河南第一。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记载,崔氏始祖为姜尚后裔季子,季子让国去食采地崔邑,方有崔姓一族的源头。
从魏晋四大望族到隋唐七大望族,崔氏皆荣列望族之首。唐代极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鸿胪卿崔忻,在辽东完成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使命后,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今大连旅顺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史称“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而崔颢、崔护等文学大家亦在史上留下了不朽诗篇;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如澳门政坛新星崔世安、诺奖获得者崔琦等,不胜枚举。
白沙崔氏修编家谱已有数百年历史。白沙崔氏始祖思义之后分五门,门门世世也是入仕耕读耀祖光宗。尤以近现代的在巩县家乡办教育为女子出家上学开先河,又操练民团保一方平安的崔清光、在“甲申政变”与日对阵中身先士卒的崔继泽、以及为辛亥革命英勇就义的烈士崔德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海军建设奋斗终生的夏峰(崔宗舫)等,个个闻名遐迩,英名永存。
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