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高考地理必备提分资料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归纳

 xfshok 2017-12-28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一般过程

投入要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社会因素: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零部件

产出

①工业产品 ②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区位选择原则

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018高考地理必备提分资料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归纳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政策、科技、原料、动力、运输、市场、环境质量、政策、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3.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代表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位

因素作

用变化

的表现

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③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近年来交通运输对一些发达国家影响逐渐减弱;

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⑤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小,其素质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

变化原因

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1)科技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交通条件和提高运输能力;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

中国

鞍钢:接近原料和燃料地,是原料导向型

宝钢:接近市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市场导向型

世界

19世纪: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为燃料导向型

20世界初:接近铁矿布局,为原料导向型

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为市场导向型

(2)环境质量因素、政策因素、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政策因素

个人理念心理因素

政策: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陆建立的大型企业,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纺织工业中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乡土情感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环境

质量因素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水泥厂、酿造厂

大气污染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皮革厂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

大气污染

水源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火力发电厂(燃煤)

钢铁厂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无污染

对环境要求高,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逻辑关系

2.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工业集聚:

作用

集聚位置

①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②共同利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运量大的工业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电量大的工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4.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

(2)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类型

特点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存在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也可能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3)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类型

特点

★举例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

糕点厂、糖果厂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

钢铁城——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湖北十堰

5.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背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表现

原因

①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厂,与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

②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2)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作用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结果

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2018高考地理必备提分资料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归纳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述

著名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主要特点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衰落时间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2.案例:鲁尔区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减少);

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018高考地理必备提分资料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归纳

(3)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和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3.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

辽中南工业区的条件

煤炭、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与鲁尔区的相同点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与鲁尔区的不同点

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不足;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区特点:世界新工业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之时,正是西欧的传统工业走向衰落之际。

(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形成

(2)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3)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主要新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案例: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分布地区

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

发展

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④经济高度开放;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⑦交通运输方便

生产

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⑤工业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生产过程分散。

萨索洛

①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②生产特点: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实现了规模生产。

与温州乡镇企业比较

⑴发展条件的相同点: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⑵发展条件的不同点:意大利有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⑴生产特点的相同点: 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

⑵最大的不同之处:意大利工业小区的不同企业密切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温州乡镇企业之间互不联系,竞争激烈,规模效益大减。


2018高考地理必备提分资料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归纳

案例: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③交通便捷;

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对硅谷崛起了关键作用;

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独有的区位优势;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主导产业

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

硅谷与中关村比较

⑴相同点: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支持;交通便利

⑵不同点:中关村研发费用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3. 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比较:

(1)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不同点:意大利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美国硅谷新工业区以微电子工业(高技术工业)为主导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4.新兴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项目

高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科研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典型工业部门

微电子工业

钢铁工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