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铁血老枪 2017-12-28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儿,吴国将领。诸葛恪年轻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深得孙权的喜爱。

当时丹杨郡与吴郡、会稽、新都、都阳四个郡邻接,面积数千里,地势险峻,山谷万重。住在深山老林的山民,没进过城,也没见过官吏,他们崇尚武功,果敢强劲,登山越险,穿过荆棘丛生的地方,好像鱼儿在水中游动、猿猴在树上腾跃一样。

一些作恶多端的人,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也躲在这里,和山民们纠集在一起,经常出山骚扰抢掠。官府经常出兵征讨他们,捣毁他们藏身的巢穴。这些人打仗时蜂拥而来,打败了就像惊鸟一样四处逃窜,四处打游击。历代官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他们,颇让当地官员伤脑筋。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三十一岁的诸葛恪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丹杨郡,就多次请求孙权派他去当太守,并保证说要在三年之内得到四万武士。众人都认为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容易办到。诸葛恪向孙权力陈必胜之道,孙权就任命他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拨给他三百骑兵。

诸葛恪到任后,就写信给邻近的四郡所属各县的长官,让他们各自守住自己管辖的地界,整顿军队,教化百姓,让百姓定居下采。他又部署诸将领,分兵扼守在幽深险要的关口,只管坚守,不要和山民交战。山民们自己种粮,等到地里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诸葛恪让士兵们去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来。山民们的存粮已经吃完,新粮又收不回来,被饥饿所迫,他们纷纷出山投降。

诸葛恪对下属说:“山里的人只要改掉恶习,服从教化,都应当安抚慰问,让他们迁到外县,不得嫌弃怀疑、扣押拘禁他们。”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山民周遗出山投降。周遗过去是个作恶的山民,被困难所逼暂时出山,内心根本没打算投降。被绑送到郡府。诸葛格认为绑他来的官员违反了命令,就把绑他来的长官杀了示众,还把这件事上报了朝廷。

山民们听到这件事,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山民出山而已,没有害他们的意思,于是扶老携幼,纷纷出山。一年过后,投降的山民人数就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多,诸葛恪自己率领万人,其余的人分给了诸将官。孙权很赞赏诸葛恪,授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在以后的征战中,诸葛恪谋略在先,武功在后,屡建战功。孙权病重时,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辅佐朝政。孙权去世后,诸葛恪自恃武功,连年发兵出征,胜多败少,使他产生了轻敌思想,不顾国力虚弱,百姓贫困,将士们的怨恨,大肆征战,拼命扩张吴国的疆土。这年,他打算在淮南炫耀武力,驱赶那里的百姓。有将军提出建议说:“现在率军深入敌国腹地,边界上的百姓必然会争相远逃,恐怕得不偿失。不如只围困合肥新城,新城被围,救兵将至,等救兵来再想办法打败它,就可以大获全胜。”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诸葛恪采纳了这个建议,回军包围了新城。战斗持续了几个月,新城没有攻下。吴军士兵劳苦不堪,因天气酷热而饮用生水,患腹泻和脚气病的人有一多半,死伤的人到处都是。各营军官天天来报告病人,诸葛恪以为他们在说假话,就杀了来报告的人。从此再也没人敢来报告了。

诸葛恪意识到攻打新城失策了,又耻于攻城不下,脸上常常布满阴云。将军朱异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诸葛恪一说,诸葛恪就发怒了,剥夺了他的兵权。都尉蔡林屡次陈述用兵之计,诸葛恪都不采纳,蔡林一气之下投魏国去了。魏国知道吴国士兵疲劳多病,战斗力大减,就让援军迅速前进。

诸葛恪见新城无法攻下,只得率军离去。一路上,只见到处都是伤病的士兵,有的支撑不住就倒毙在路旁的坑沟之中,有的被魏军俘虏。吴军上上下下都呼天号地,对诸葛恪的穷兵黩武怨恨不已。

诸葛恪黩武专横失民心

诸葛恪对自己军队的悲惨状况熟视无睹,安然自如。他在中州住了一个月,又打算到海阳去开垦田地。召他回去的诏书接连不断地催他,他才慢慢地领兵回采。

从此以后,吴国的人民对他越来越失望,产生了怨恨情绪。诸葛恪也变得暴戾无常,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道路。

武卫将军都乡侯孙峻当初和诸葛恪一起受孙权的临终嘱托,辅佐孙亮。他见诸葛恪专横于朝廷,大失民心,朝廷内外对他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就想除掉他。孙峻在孙亮面前说,诸葛恪想制造祸乱。孙亮大惊,二人商量,置酒席请诸葛恪赴宴,在酒席宴上动手杀了诸葛恪。

诸葛恪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绰,因牵扯进了一件反叛朝廷的事,被诸葛恪亲手毒杀。二子诸葛竦,任长水校尉。三子诸葛建,任步兵校尉。他们听说父亲被杀,知道大祸临头了,赶快用车载着他们的母亲逃跑,终被迫杀。诸葛恪父子三人的首级在街市上悬挂了几天,后经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孙亮、孙峻才同意让诸葛恪过去的部下收殓下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