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奇谋:一百一十、不与交锋纵兵芟刈

 墨香笙樵 2018-02-18

 一百一十、不与交锋   纵兵芟刈

              ———诸葛恪平定山越之乱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三。

清代史学家王明盛指出:“山越者,自周、秦以来,南蛮总称百越,伏处深山,故名山越。……扬都所辖各郡中丹杨一郡,正是秣陵所都之地,税敛调发,举足辄及,而山越为梗,故吴世恒以此为事……此在吴为心腹之疾……(《十七史商榷 》卷四二“山越”条)

“山越”之名,始于东汉末年。孙吴建国后, 当时江南丘陵山区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越人后裔和汉族逃亡人口,人们统称之为山越,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宗部。特别是丹杨郡(“杨”一作“阳”。郡治建业,今江苏南京),为孙吴京师所在,又与江淮地区曹魏统治区毗邻,相互交通,对孙吴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

山越人慓悍能战。放逸山险,则为劲寇;将置平上,则为健兵。(《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孙吴立国江东,长期开展对山越的征服战争,用武力胁迫山越民众出山,强者补兵,弱者为郡县户,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参与过对山越的战争,但山越问题迟迟没能解决。

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以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是年八月,吴主孙权力排众议,任命诸葛恪为丹杨太守、抚越将军,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孙权以如此特殊的形式对待出征山越的诸葛恪,这是其他将领从未得到过的。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其父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东汉末年避祸江东,后长期充任孙权的长史等军政参谋职务,为人谨慎,从政稳健,深得孙权敬重,是孙吴侨寓之士的杰出代表。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 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孙权很欣赏诸葛恪的才思敏捷,欲试以事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所谓欲试以事,既是考验,也是培养。于是,孙权任命诸葛恪为节度官,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不过,诸葛恪性格轻佻、粗疏,有华而不实的缺陷。节度官这个工作往来文书繁琐,他也不太喜欢。孙权有心培养诸葛恪,希望他能够建功立业,树立威望。于是,便有了让诸葛恪担任丹杨太守的任命。

诸葛恪到任后,汲取过去的成功经验,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他明令各地军政官员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把守险要;对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自己的军队则控制关口要塞,但缮藩篱,不与交锋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等到粮食作物成熟,便抢先收割。山民们在积粮吃尽又无粮可抢的情形下,纷纷下山投降。诸葛恪又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但仍心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长胡伉(臼阳,今已无所考。臼阳既置长,当为县级建制,其地当在丹阳郡)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自己不得拘禁山民的命令,将其斩首。山民得知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

诸葛恪在任三年,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
嘉禾六年,诸葛恪征讨丹杨山越之事基本结束,不仅从根本上清除了山越的隐患,而且为孙吴增加了大量的军队和劳力。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绩,派尚书仆射薛综赴军慰劳,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