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谈教学:物理课堂应避免“三无”语言!

 xfshok 2017-12-28

请你多多关注,学习少走弯路,成绩突飞猛进,高考考题全对!

物理课堂应避免“三无”语言

唐伯景 汪德强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经过长期听课的积累与思考,笔者把课堂上出现的“无畏…‘无谓…‘无味”的语言概括为“三无”语言.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上出现的“三无”语言现象进行解读与实例分析,并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三无”语言;实例分析;处理策略

在工作中笔者昕了很多课,包括校内外公开课、各级别研讨课以及各类竞赛课,更多的是进班听到的一些常态课.听课时总会有一些收获、触动、警醒或启示.课堂上出现的“无畏…”“无谓…” “无味”的语言,笔者将其概括为“三无”语言.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上出现的“三无”语言现象进行总结思考,以引起各位同仁对物理教学语言的重视.

1 课堂“三无”语言及其实例分析

1.1“无畏”的语言

“无畏”的语言是指课堂上教师无所畏惧地随意说出的一些不科学、不准确的语言.“非真勿语,欲语唯真”,这是对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师的语言如果不能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信息,不如不说,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一位教师讲“参考系”内容时,非常肯定地说:“处理问题时同一问题中只可以选取同一参考系,千万不能同时取两个或多个参考系来研究同一问题,这一点要切记,否则必错无疑”,刚昕到这句话时感觉似乎没有问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看下面这道题目.

例1: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段,然后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288米,队伍及通信员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信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

名家谈教学:物理课堂应避免“三无”语言!

在该题处理中,就同时选取了地面与前进的队伍这两个参照系.若像上面那位老师所说的那样,不仅误导学生而且还会禁锢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

另一位老师在讲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说:法拉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观测,计算得出以下公式:

名家谈教学:物理课堂应避免“三无”语言!

这里教师所言就不客观,出现了史实错误.该公式是1945年德国物理学家纽曼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5年后法拉第又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后人将其命名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关于物理史实老师要么不讲,要讲就得讲正确,不可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对相关背景性知识要充分查阅,如果自己无把握、拿不准的宁可不说,也不要给学生灌输错误的观念.

再比如下面这道试题:如图1所示,一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α,高为h,一小球从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落至斜面底端,不计小球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名家谈教学:物理课堂应避免“三无”语言!

一教师课前没有对该题加以仔细研究思考,授课时想当然地说:“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处是小球整个曲线轨迹的中间位置,所以说,该位置是小球整个运动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的中间对称点”.而事实上,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处,是小球整个运动过程时间的中间对称点而非空间的中间对称点.将初速度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就可以很快分析得出.

探究小车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匀加速运动规律时,一授课教师说“木板一端的定滑轮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但滑轮调节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位老师说的就比较模糊,语意含糊不清,若改说成“滑轮高度应调节到使通过滑轮的细绳与板面平行”,这样就非常明确具体,学生实际做起来也就更好操作.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物理教师必须以严肃严谨、虔诚、敬畏的科学态度来进行语言表达,而不能无所畏惧,马虎了事.

1.2“无谓”的语言

“无谓”的语言是指可有可无,没有反而会更好的语言.“少即是多”“大道至简”,这里讲的是要求教师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无谓”的语言会干扰学生掌握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凝练,要精心组织,切忌语言随意.

有一老师引入新课时话语如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节内容,第7节内容学完之后,我让同学们预习第8节内容,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呢?我担心有些同学可能没有预习,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8节内容”.这位教师的话语就没有传递给学生任何有用、有意义的信息,语言拖泥带水,“无谓”的话太多,让人听起来不胜其烦.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呈现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本来学生自己阅读题目、思考就可以了,但有的老师偏偏喜欢将题目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一遍,这种将原题无任何加工的阅读,也是一种“无谓”的语言,教师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对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试题的能力反倒有害无利.

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经过加工,要字斟句酌,能少则少,不需说的坚决不说,留给学生的语言应该是干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垃圾信息的干扰,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1.3“无味”的语言

“无味”的语言是指语言干瘪枯燥,毫无趣味的语言.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物理知识本身较难,很多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困难很大,教师枯燥无味的语言就很难唤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如果不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物理概念、规律阐述清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比如,关于摩擦力方向的理解,学生对“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理解清楚,经常会将“相对”两个字丢掉,而记成“摩擦力阻碍运动”.为了让学生不再忽略“相对”二字,笔者在教学时会说:“相对”这两个字何其宝贵,万万不可丢失,以后你再问学生“摩擦力阻碍运动”吗?学生会兴奋地回答: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相对”二字何其宝贵,万万不可缺失.

再比如,关于滑块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问题,开始阶段传送带使滑块向前加速,但当滑块速度增到和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滑块速度就不会再增加了.有的学生对此不太理解,如果你按部就班地从滑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角度来分析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即使讲很多遍,还是有一些学生不明白,如果换一种说法:你(传送带)之前速度比滑块速度大,你能带着人家滑块向前加速,现在人家滑块速度和你的速度一样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再给滑块摩擦力,使人家滑块加速?这样语言风格一变,学生的兴致立马就来了.这样的语言风趣、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收到的效果自然会好.

有很多学生关于物理量下标的书写不规范,像v0这个物理量,有些学生在书写时会写成v0,老师反复强调“下标得写下来,写小点,不能写太大”,但事实上有些学生听了印象不深,下次依然还会出现下标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提醒学生:这里v0中的0太高调了,作为下标,你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得低调些才好!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就记住了,下次书写再不会忘记“下标低调”.

有一老师讲地磁场时说道:如果没有地磁场的存在,宇宙中的高能粒子就会长驱直人到地球上来.“长驱直人”寥寥四个字,将高能粒子在地磁场不存在时,从遥远的宇宙无任何阻碍直奔地球的情境生动地刻画出来,像这样贴切、形象的语言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2 避免课堂“三无”语言的策略

物理课堂要想避免“三无”语言现象,教师首先得认识到自己语言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上课过程中教师是不易发现自己语言上的缺陷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听课的老师或课堂上的学生课后及时指出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录下来,回看自己上课录像也能发现自己语言上存在的问题,找到自己语言上的具体问题后,该怎样改进呢?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深刻认识到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诚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所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次,要针对不同的语言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l)对于“无畏”的语言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学科专业功底,只有责任意识到位,教师才会以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语言表达,避免肆无忌惮的乱说;只有学科专业功底扎实,才能避免教学中出现科学性错误.

(2)对于“无谓”的语言,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语言表达精准性的训练,课堂上要讲的内容,教师课前就需对自己的语言字斟句酌,进行不断思考、演练与改进,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话语要少而精,不可倍口开河”,要注重自己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3)对于“无味”的语言,教师要想改变,需做好长时间语言修炼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像评书、相声、小品等艺术家那样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看书,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再者,可以多听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老师上课,学习他们的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性,然后通过反复的揣摩、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若能去除“三无”语言,课堂表达体现科学性、简约性、艺术性的要求,对物理教学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此文取材于《物理之友》第33卷第1期 2017年1月  

运营老师:高考备考名师 李仲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