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怒放诗坛中

 杏坛归客 2017-12-29


    每当隆冬将尽,早春欲抵之时,梅花迎霜斗雪地盛开了。梅花,树姿苍劲,花色清丽,冷艳芬芳,风韵洒脱,清雅高洁,素有“花中魁首”之称,并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韵胜群芳,格压中卉。在历代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佳作,真是喷珠溅玉,不胜枚举。

     梅花的花色,不仅仅是人们常见的那种红梅(其中红梅中亦有紫红、粉红之别),白梅、黄梅与绿梅,也各具风韵,如宋人邵雍咏道:“梅花四色或红黄,颜色不同香颇同。”苏轼咏红梅:“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以著之。”元人王冕《白梅》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安石描摹黄梅:“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状。”清代女诗人骆绮兰则写出绿梅的高贵:“梅格以孤高,绿萼更幽艳”;“尤爱未开时,碧意枝头结”。可见梅花色彩之缤纷,实在令人赞叹天工之神奇。

    梅花形神兼备,在诗人笔下各臻其妙:"红梅些子破,未开匀".写的是初发之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咏的是盛开之梅;"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说的是将谢之梅;"雪里已知春信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道的是雪中旖旎之梅;"良宵淡月,疏影风流".则是月下空漾之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梅之素雅跃然纸上;"虚疑黄昏花欲睡.不知被花薰得醉".又仿佛有一阵拂面而来的梅的暗香……

     在众多的咏梅佳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要算北宋诗人林逋的作品了。林逋一生不爱做官,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了二十余年,种梅养鹤。他的著名诗篇《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把梅花的风采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后来,“疏影”、“暗香”二词成了梅花的别甫。南宋词人姜夔还以此为题名自度了二曲,以后便衍变为两个新的词牌名称。林逋的梅诗对后人影响深远,不乖乎有人说梅花是因为结识了林和靖,才“惹得诗人说到今”的。

      如果说林逋笔下的梅花是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的写照,那么,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梅花,则寄托着诗人对国家民族坚贞不二的美好感情。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栏杆,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至此,真是令人叹绝。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的岁月,他借咏梅花以抒写壮志难酬的抱负:“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清风亮节,溢于言表。

     宋代的名词人,几乎人人都有咏梅佳句。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陈亮:“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苏东坡:“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黄庭坚:“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卢海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杨万里:“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集宋人的咏梅诗句,可钩织一个浩瀚纷繁的梅花世界。

   元明清三朝,爱梅风气固然不如宋,但也不乏梅痴。如元末王冕是一位画梅能手,他一生“写梅种梅千万树”(《梅花》),并著有《梅谱》一书。并名其居室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梅翁、梅叟。元朝刘因《观梅有感》、清朝汪中《梅花》等,也是咏梅佳作。

     然而,尽管梅花在古代诗人笔下怎样千变万化,但差不多的都是以孤僻冷艳的形象出现的。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笔下,才赋予豪迈的气魄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林伯渠同志写了《大森看梅》诗云:“不负梅花约,驱车赴大森。寒云半岭重,春色一湾深。”表达了坚信革命高潮必将到来,革命必将成功的信念。陈毅同志的《红梅》诗云:“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歌颂了红梅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讴歌了梅花的顽强精神和高尚无私的情操。

      梅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每到花期,繁花似锦,香雪成海,暗香浮动,色韵动人。真是“一树梅花一树诗,梅下吟诗诗也香。”(浙江.李盛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