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无不赋予了诗的灵气,饱含了生命的气息。 那些寻常不寻常的花花草草,在诗人的笔下摇曳生姿,一年四季,从春天一路走来,可谓绚丽缤纷,即使到了万木凋零的冬天,依然不尽诗人笔下的葱茏世界。 梅花,正是梅花,在寒冷冬天开放,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在国人的心里,梅花有着其他花草无可比拟的地位,人们把它与松、竹一起称为岁寒三友,又把它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四君子,赋予了它高洁的品性,是人格崇高的象征。 千百年来,诗人不断地吟咏梅花,如果把吟颂梅花的诗词单独列出来,我想,那该是怎样的洋洋大观。徜徉在诗词里的梅花世界,读着一首首的梅花诗,会让人从浮躁喧嚣中沉静下来,体会着诗人们的感情,也会得到情感的提升。 梅花开在寒冬里,散发着其独特的淡淡的香味,它一点也不需要用浓烈的香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散淡的林和靖读出了和自己相同的那种性格,那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神地道出了梅花的本质,从此,疏影、暗香就成了梅花的代名词,那一点点的暗香让人思念不止而不会想入非非,也有人偏要突出它的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何必呢,“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本不在意自己的香。 与暗香的婉约相比,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可能更看重它的“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许,那已经是另外的一层人生境界了。 最让人心灵震动的,或许要算是陆游笔下的梅花了,处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经历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别人哪里知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情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只有香如故”,那自是人生的一种总结了。或许只有领袖人物真正读懂了,有着别样抱负与情怀的领袖,一反其沉闷与苦涩,写出了其报春花的鲜明特色,“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雅满门的午梦堂人,对梅花也是情有独钟,不仅家园中遍植梅花,而且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梅花诗作,尤其是女主人沈宜修,有梅花绝句一百首,更有其他的梅花诗词,量质在历代诗人中均不多见,她以梅花自比,写它“高情不与众芳同”,相夫教子之余,创造了家庭浓郁的文艺氛围,从而一门中人个个成材。 2019年02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