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羽毛球

 谷雨有云 2017-12-29


为什么要顶肘?实现正手挥拍的内旋击球,拍头必须走一条我们期待的路线(C-A-B-C-A-D);只有以肘为支点,才能让拍头走出这条轨迹;假如不顶肘,拍头始终在C-D区,可能发不出大力(更用不上身体的反弓力),体会不到“鞭打”效果。

“顶肘”是方法,不是目的。因为拍头,所以顶肘。

 

下面,我们就看看,正手上手挥拍时,拍头的(省略成C-A-B-C-A-D)轨迹。

图例参考《挥拍--云盘拾贝㈠》

http://home./space-53563-do-blog-id-78985.html

 

配图00挥拍

 

 

●动态轨迹

配图00-1正面观察挥拍过程

 

 

配图00-2看击球拍面的内旋

 

 

配图00-3看拍头在右肩外侧而不是在背后

 

 

●静态分析

配图01准备

 

 

配图02侧身举拍

 

 

配图03转身(拍头在头左侧C)

 

 

配图04转正(亮肘引拍后的拍头在腰后A)

 

 

配图05柄底指向上空(外旋使拍头转到肩肘右外侧A)

 

 

配图06向上发力(柄底指向球,拍头还在A)

 

 

配图07身体完全转正拍子与前臂几乎成直角并在一个平面上,拍头在B

 

 

配图08伸直全臂手腕开始内旋,拍头回到C

 

 

配图09所谓最高点击球不是手臂与拍子成一根棍子而是有角度的(手在拍外侧,即拍头回到C)

 

 

配图10击球拍面由向前变成向外,拍头回到B区(这个B区,羽道客想省略掉,防止初学者正拍面击球后,过早地侧拍;不知合适否?)

 

 

配图11击球后拍头先在A

 

 

配图12拍头顺势下落到身体前方D

 

 

配图13最后收到身体左侧腋下D

 

 

●专家验证

配图14乌尔里希·菲舍尔博士的内旋击球理论

 

 

配图14赵剑华内旋击球

 

 

配图15肖杰内旋击球

 

 

●羽道客

鞭打,是初学者的目标。实现鞭打,身体(腿脚、腰腹、胳膊、手指)的全面调动是肯定的。

拍头这个轨迹,在“意识”里可简化为:身后A—C,不是D-C身前C-A,不是C-D

总觉得,这肯定与击球发力原理有关系;或许通过拍头轨迹的正确实现,能够找到一点“鞭打”的感觉?

昨天因小朋友的顶肘,想到国外的教学视频,进而想到挥拍轨迹,再分出ABCD四个区,突发此想,不知表达出“因拍头而顶肘”的意思了没有?

下次顶肘,我会想想拍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