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麻糖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17-12-29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种美味却深埋在我们的心里,每当我们品尝这种味道,总能唤起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而这种味道就是甜。

对于我们孝昌人来说,潜藏在心底的甜味就是展糖糕。展糖糕--我们孝昌的地域性民间甜食,它以米花(糯米蒸熟然后阴干再烘炒)、麦芽糖、花生仁、芝麻为原料,吃起来酥中带脆,甜中带糯。

我曾在网上搜索,想探寻展糖糕的来历,也曾因此而问过湾里面的老人。这种甜食,大致源于孝感麻糖,却只在孝昌的农村地区最为流行。每到春节,孝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糖糕用来过年。在孝昌,最正宗的展糖糕主要产自季店乡育新村余家楼,这里一个湾大概有八、九十户人家,每年冬月,都会有一半的人家着手制作糖糕,然后挑到集市叫卖。
“咯给咯给啼”鸡抽的公鸡开始打鸣了,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村庄的几处灯火渐渐燃亮,我们家便是其中的一家。
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母亲早就已经起来,她稍作简单的收拾,便挑着昨夜睡前已经装好的糖糕出门了。两个尼龙布缝制的袋子,一边装十五斤的样子。俗话:“远路无轻担”。虽然糖糕看似不重,但却要赶很远的路,若要挑到孝感去卖,母亲要先走十五里路到花园,然后赶最早的一趟火车去孝感。由于时间赶得很急,母亲下车后只能啃一个馒头或烧饼简单打发一下,然而赶到市场,开始了一天的叫卖。
生意好的时候,可能下午一两点就能卖完。之后,母亲便坐火车回花园,再挑着空担从花园走回家。母亲之所以会选择走回家,主要为了节省车费,走到湾里四五点了。生意不好的时候,更是要到七点多才到家,其辛苦可想而知。但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从湾里到花园要走要多久,更不知道母亲的辛苦。后来我在花园上初中,想尝试走回家,却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那时父亲常年在外做工,所以展糖糕的重担自然落在母亲肩上。展糖糕看似简单,主料前期准备却非常麻烦,过程也漫长。
首先要“阴”阴米。每年忙完秋种,便要开始“阴”阴米,糯米要提前一天浸泡,第二天上锅整,蒸熟后将其摊开。记得小时候,没有像今天这么多零食。于是,母亲就会把一些蒸好的糯米和红糖拌在一起,捏成团给我们当零食吃。蒸好的糯米,必须放在室内待其阴干,大致要三到五天才能完成,在此期间是不能拿到室外晾晒的。
阴干后,要将结块的糯米块搓开,搓成米粒状后拿到室外晾晒。有日头的时候,晒三到五天便可以收起来,供烘炒时用;天气不好的时候,那可就麻烦了!因为没有太阳晾晒,时间长了阴米就会发霉,而这样的阴米就用不了。
阴米阴好后,接下来就是炒米花了。炒米花是个技术活,得把握好灶里面火候,还要把握炒的时间。炒得时间短,米花会变硬,吃起来嗑牙齿。但若炒长了,又容易炒糊。
米花炒好后,下面就要开始制作了。
麦芽糖熔炼
加入米花、花生仁、芝麻搅拌均匀,热腾腾的糖糕出炉后,就要成型切制。切制过程也是有讲究的,切太早糖糕粘刀不好切,放置时间长了再切又太脆了,不好成块。炒米花,手臂要不停地挥动铲把,切制的时候又要赶火候。因此一天下来,母亲的手酸胀很厉害。由于母亲的精益求精,所以每天糖糕的产量并不高。
待糖糕温度降低冷却,就可以装袋了,而这便完成了展糖糕的所有过程。
后来母亲随父亲外出打工,没有住在湾里了,所以也好多年没有展糖糕。这两年,母亲在家帮我带孙子。今年小孩上幼儿园后,母亲在家闲了下来。像母亲这样从农村走出的妇女,可是空闲不得,于是她便又“重操旧业”,制作起了糖糕。
以前我还小,帮不了母亲的忙。但现在,做儿子的可不能让母亲再累着。所以现在我每个周末回家,都会给母亲帮忙。当我翻动铲把,闻着热腾腾的糖糕散发的诱人香气,品尝着糖糕的甜糯,总会想起童年难忘时光,想起母亲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愿母亲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