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腹直肌鞘

 王志斌s1e5v8m6 2017-12-29

记得几年前,我给临床护士参加的“造口师培训班”,作腹壁解剖的讲座时,讲到腹直肌鞘,特别是腹直肌鞘后层下1/4消失,后层的下缘形成弓状线时,面对在座的表情茫然,雷子急中生智,豁了出去,把衬衫从扎的外腰里拉出来~~~~~~

接下来,事情就变得简单的多了,大家对于弓状线瞬间秒懂。

今天,已然是深秋,但雷子上课,也是拼了,用自己的身体比作腹直肌,T恤比作腹直肌鞘,这种body language的课堂效果,绝对棒!

除了精彩的视频,雷子还想深入探讨一下:腹直肌鞘后层下1/4为什么会消失,从而形成弓状线。因为多数时候,解剖老师被问到这个问题,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人就是这么长的。

先从头说起,如下图所示:



腹直肌鞘是由两侧的三层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形成的。

图2中,经过上腹部的横断面显示:腹直肌鞘既有前层,又有后层;而下腹部的横断面中,腹直肌鞘只有前层,后层消失。

说明:前层长,后层短。

前层能覆盖腹直肌前面的全长,而后层只能覆盖腹直肌后面的3/4,于是,后层就出现了一个游离的下缘,称为弓状线,如图3所示。

为什么后层的下1/4会消失?不消失行不行?

图3中,在腹直肌的后方可以看到腹壁下血管和脐内侧韧带,该韧带是胎儿时候脐动脉闭锁的遗迹。

所以,胎儿在发育的时候,在腹直肌下部的后方,是有重要的血管经过的:腹壁下血管和脐动脉。

如果腹直肌鞘后层非常完整,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这些血管不太容易穿过坚韧、厚实的鞘的后层;2.血管在腹直肌收缩,脊柱前屈的时候,会被夹在腹直肌与后层之间,从而受到压迫。

这只是雷子的思考,可能会有一定的合理性。

视频有10分钟左右,超过20M,须传到腾讯网才能观看,广告过后,精彩开始

   可用下列方式之一打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