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安东老王 2017-12-29
日斜善财洞寺
五台山行记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善财洞寺下院一角(10月9日清晨拍摄) 


  登黛螺顶经过善财洞寺。寺分上下两院,两院都要经过。查资料得知,上院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岩洞内曾掘出文殊、弥勒、善财童子铜像三尊,系唐代遗物。寺因以名。下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善财洞现存建筑以下院为主,前有上下各三间的楼阁式建筑,中有前接抱厦的大殿,后有面阔五间左右前三出廊的大殿。中轴线楼殿的两侧,配以厢房,布局显得平整。上院地势陡窄,岩壁上砌数丈高的院台基,上筑红围墙。上院则建有主供善财童子的大殿,殿左侧有岩洞,即为掘出善财等三尊铜像的原址。
  我们是从善财洞寺下院的围墙外大智路登山的。路的开始是一座新建的亭子,内有大智路石碑一座。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五台山善财洞寺,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不错。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下院是主寺,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三进殿宇,两侧则是禅堂僧舍,布局也颇庄严。但我们没有进下院,因下院多为当代所建,加上时间不允许。
  上院则处在悬崖绝壁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别有洞天。就在上院的悬崖上有石洞称「善财洞」,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
  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华严经》记载,福城县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善财童子本来很凶残,後受文殊菩萨教化而成佛,是佛教用来宣扬「即身成佛」的例证。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教化後,曾历访观音菩萨并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於善财历访名师时拜谒观音菩萨的故事。
  清朝诸帝大兴佛教,尤昌黄教,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皇帝共12次巡礼五台山,使五台山佛教的兴盛达到了高峰。善财洞作为黄庙,自然得到了 帝王们的青睐。据说,当时的下院,曾作为皇家朝山的驻地,浩浩荡荡的朝山队伍,就曾在清水河的山脚驻扎。下善财洞一带,至今留有拴马桩,还可寻觅到当年皇 家眷属朝山歇脚的印痕,因此说善财洞在清朝也曾煊赫一时。这些有关资料上说得很多很清楚,不多引述。

一、善财洞下院塔林(当代):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下院让我关注的,是当代所建的塔林,约十座,为方形或六角形不等的楼阁式佛塔。 
  近年来,下善财洞的住持能修法师,在前院之北兴建了一处接待信徒的四合楼式精舍,寺宇背靠的山脚,挖地五尺,以水泥浇铸筑就了一条几十米长的高台。高台之上,一字儿新建了10座楼阁式宝塔,六角六面,一色涂红,黄琉璃饰檐,玲珑俊秀,中有一座高出(为七层,其余为五层)。在十塔之西,还建起一座汉白玉墓塔,高台四周置栏杆,左右设踏道。这座白塔,我是在次日清晨登山时才见到。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二、善财洞上院山门: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门外的照壁


三、善财洞上院的内院及双塔: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院为四出廊的弥勤殿,主供弥勤佛,左右是四臂观音、文殊菩萨、绿度母、宗喀巴等藏密塑像。两侧为韦驮菩萨和密迹金刚。殿左右的地下,分置善财童子立地像。

善财洞秋晨:
日斜善财洞:五台山行记四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357)| 评论(0) |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