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与伦理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2-29

  道德独立于宗教,客观道德法则或许内在于上帝的本质,是连上帝都必须遵从的法则,如果他是一位善好的上帝的话,上帝的存在就是人类道德理想的人格化,它并不是道德的源泉,却是道德法则的最佳示范。
  宗教为伦理提供了必要的道德动机,宗教伦理和世俗伦理没有差别,以康德的“自律论”为例,上帝和永生是伦理的必要条件。永生是必然的,在康德看来,我们受到道德法则的命令去达到道德完善,但我们不可能在此生达到完善,因为这个任务是无限的,所以必定有来生,在其间我们朝着理想继续前进。上帝也是基本条件,因为必须有人强制道德法则。也就是说,为了使道德法则完全合法化,最终必须有与德行一致的幸福作为合理的补偿,必须有一个上帝来负担这个法官的责任。康德没有说我们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或我们为了幸福而有道德。相反,上帝之理念就好像我们平常道德理念的完成。 
  我们认为,通过提供有道德的动力理由,宗教可以加强道德生活。如果有上帝,善终究胜过恶,普遍的正义将会取得胜利。

 

摘录:
1、可以肯定的是,伦理规范的严格本质将会不同——宗教伦理会更鼓吹强烈的利他主义,而世俗规范会强调调和相互的利他主义——但核心的道德是相同的。
2、崇拜上帝的时候,你不必去放弃理性、你的根本自律。一个理性的信仰者不是需要用理性去区别好坏、区别神圣与非神圣吗?一个成熟的信仰者不会在崇拜中牺牲其理性;相反,这些特征是崇拜所伴随的主要部分。爱上帝的命令是要人用全心,并尽心尽力去爱他。如果有上帝,他必定希望我们在所有思考中都能富有智慧、洞幽观微、感觉敏锐。做一个虔诚的崇拜者绝不会因为造成或者忽视理智而自杀。
3、自律地行动与从零开始行动来决定每件事不同;在做决定时它并不是要求自足。自律是更高级的、对他人的观点、对他人的生活反思性控制;一个深思熟虑的判断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他人的观点比自己的观点更可能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律的运用用而非放弃。同样,每当把他人判断出上帝的权威超出了他或者她的自己的有限判断时,信仰者都会服从上帝,放弃这种自律是超乎寻常的理性。相反的做法会使得自律成为不明智的盲目崇拜。
4、有神论并没有剥夺我们在非有神论系统中所拥有的任何自律。如果我们同样地自由地去选择善或恶而不管上帝存不存在,那么认为在某些方面有神论者的世界要比没有上帝的世界更令人满意似乎是有道理的。可能还会出现这种情况:靠着启示有神论者抵达了世俗主义者无法得到的更深刻的道德真理。
5、不是我们的科学或者技术而是深刻的、复杂的伦理理论和道德生活,不仅会拯救我们的世界,而且会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并造就繁荣的局面。

 

后记:

期间复习期末考试去了,断断续续看完了。还有很多好句子没有摘录,觉得自己幸运呐,看的书都不错,都是好书,还有威廉詹姆士的《宗教经验之种种》嗯,收获很多!开心,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