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中华文化称得上博大精深?

 阳关残雪 2017-12-3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这四个字,包罗万象,浩瀚无垠,包含了这个国家所有的优秀文化元素。

有精神方面,也有物质方面。

书法、饮食、建筑、服饰、民俗、哲学、美学、国画、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甚至我们的语言本身,也就是“汉字”,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引以为傲的事物?以上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博大精深,都是让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尽矣的学问。

一、说汉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每一个有历史,有传统,有文化根基和底蕴的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服饰。它不仅仅是用来遮寒蔽体的,在它上面,凝聚了一个国家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审美观的最佳体现。

我们的传统服饰,也就是汉服的审美是什么样的?是典雅、端庄、大气得体,对比西方的燕尾服、日本和服、韩国的韩服,汉服有它精严的美学观念和服饰体系。

我当然知道,今天的汉服复兴,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嘲讽和不解,有人说:“不需要汉服,我也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这话我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汉服跟文化的自信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也不是非此即彼。

不是说穿上汉服就显得自信,而是因为自信,所以才穿上汉服。



二、谈古典文学

一说到古典文学,都会想到诗三百,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我们有辉煌灿烂的诗歌,我们也有成就极高的文学小说,不仅写神话,也写历史,也写人情社会。比如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就古代而言,我们国家的文学的繁荣度和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虽然古希腊也有亚里士多德,也有圣经,也有莎士比亚和传唱的史诗,但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与我们相比。

我们光诗歌从先秦至明清,加起来就超过80万首,还有曲子词,光宋词就有20000首。还有小说戏剧等等,哲学方面有四书五经,孔孟老庄孙韩墨。还有医药、农学、科技等方面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也不能骄傲自满,毕竟那是先辈们取得的成就。今天在文化上,还是西方强势和繁荣一点。我们国家今天盛产网文,但这是上不了台面的。希望在其他方面,比如纯文学、诗歌、电影、音乐方面,都能全面超越西方。



三、论饮食

中国人崇尚人以食为天,对于美食的追求,可谓发展到极致。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中国美食的丰富多彩,美味的琳琅满目,这让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为之黯然失“味”。

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湘菜、苏菜、浙菜、徽菜、闽菜。每个菜系,都有八种以上的烹饪方式,都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拿手菜。每种菜系的历史,都很悠久。

比如说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是“北方菜”的代表。的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它有爆、炒、扒、烧、汆、拔丝、蜜汁、挂霜等九种烹饪方法。它的主打菜有:糖醋鲤鱼、、锅烧肘子、孔府一品锅,花蓝桂鱼,诗礼银杏,九转大肠,八仙过海闹罗汉,神仙鸭子,葱爆羊肉,怀抱鲤,玉带虾仁,油发豆莛,白扒通天翅。



川菜,早在三国时期形成,源于四川、重庆地区。

川菜善用麻辣,有“三椒”、“三香”。有“七滋”:酸甜苦辣咸香麻;有“八味”:鱼香、酸甜、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汁、家常。所谓“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为川菜。

(麻辣兔头)



苏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苏菜讲究精致,选料严谨。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说法。主要的烹饪方法有炖、焖、煨、焐、蒸、烧、炒等。



粤菜,发端于秦,形成于汉魏,兴盛于明清,有“食在广州”之美称。

粤菜用料丰富广博,菜式新颖奇异,烹调在近代吸收了西方菜的制作方法,具有清鲜、嫩滑、脆爽的特点。粤菜很注重季节的搭配,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同时粤菜还分为广府风味、客家风味和潮汕风味。

限于篇幅,其他菜系就不一一列举了,太多了。而且除了八大菜系,其他各地还有很多民俗风味菜,比如新疆的烤羊肉系列,内蒙古的酥油系列,陕西的臊子面等等。光是菜名就有上万个,好吃的数不胜数。每个中国人,这辈子想吃完所有的中国菜和小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的饮食文化,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兼并吸收,包容广大,那么多的菜系就是正面。它跟中国的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吸收别人优秀之处的特点。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比如老干妈在美国受到追捧,在韩国超市卖3800韩元一罐,约合21元。但老干妈这种东西,只是我们的一种调味品而已。

我们不仅向外输出自己的美食,也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饮食,还注重医食同道,兼有健体养生的功能,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们的饮食随四季变化而变化,春宜凉、夏宜寒、秋宜温、冬宜热,宁可食补,不可药补。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超乎想象的,看看《舌尖上的中国》就知道了。而且也是不断求新求变的,在追求美味的道路上,中国人一直孜孜不倦。



关于其他,有空再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